回族是年輕而又古老的民族。說她年輕,是因為回族共同體產生於元末明初,迄今不過幾百年。說她古老,是因為她融合了阿拉伯文明和華夏文明。
回族有著堅定的信念,又能汲取、融彙所在環境的文化因素,在自存、自壯中,始終保持自豪、自重的情感,融而不化,合而不流,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極具個性的民族。展示我國回族曆史文化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融彙貢獻,有助於各民族間的了解,有益於民族間的團結,從而增強中華各民族的凝聚力;如果放眼世界,這也是幫助我們了解和理解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曆史文化和現狀的一個窗口。
中國回族,在其長期的曆史發展中,曾出現過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留下過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光輝篇章和不可磨滅的業績。在長期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回族人民創造了豐富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回族文化可說是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交融的獨特產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東方文化史話》一書中寫到:“在世界上延續時間長,沒有中斷過,真正形成獨立體係的文化隻有四個——中國文化體係、印度文化體係、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係、希臘-羅馬西歐文化體係。”伊斯蘭文化體係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影響力長達幾個世紀,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美國曆史學家希提評論說:“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的時候,伊斯蘭文明正經曆著它的輝煌時代……幾乎所有領域裏的關鍵性進展,都是穆斯林在這個時期裏取得的……當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的眼光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們的肩膀上。阿拉伯人是與西方分享希臘-羅馬文化傳統的人民,是在整個中世紀時期高舉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對歐洲文藝複興作出慷慨貢獻的人們。”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已經踏上了21世紀的征程。21世紀將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取得輝煌勝利的時期,是中華民族全麵振興的時期。實現未來的宏偉目標,需要全國56個兄弟民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艱苦奮鬥。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繼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各民族的大團結,逐步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是進入21世紀我國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新世紀伊始,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的西部地區掀開了曆史發展的新的一頁。西部開發不僅意味著西部地區的拓展,更意味著西部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在內的全麵發展。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結構正在發生一係列重大變化。人民思想的獨立性、多樣性、選擇性和參與感明顯上升,要求社會管理民主機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麵,改革相對滯後,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就業難度增加,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人民內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現。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協調各方麵的利益關係,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加快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胡錦濤同誌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建設的核心是人的素質的全麵提升和各方麵積極性的充分發揮,讓一切有利於發展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把一切有利於發展經濟的資源充分釋放出來,使一切有利發展的民族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