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死後,諸王重複著南朝骨肉殘殺的遊戲,蕭衍七子蕭繹踩著兄弟侄子們的屍骨登上帝位,是為梁元帝。蕭繹打敗侯景,收複殘破的南京城,把都城遷往江陵。梁朝內亂,宇文泰出兵伐梁,盡取梁、益、雍、荊四州之地,由最弱國一躍變為最強大的國家。在侯景和宇文泰雙重打擊下,梁朝搖搖欲墜,江南土著陳霸先趁機建立南朝最後一個王國-陳朝。

東魏執政者高澄謀劃稱帝前夕,被刺死於東柏堂,高歡的二兒子高洋接管高家,逼東魏皇帝禪讓帝位建立北齊國。宇文泰心照不宣,不僅未發兵攻打北齊,病危之時棄用其他柱國大將軍,改用默默無聞的侄子宇文護輔政,並立三子宇文覺為世子,希望兒子效法高洋建立宇文家族的王朝。

宇文泰之所以立三子,不立長子,因為宇文覺是正妻馮翊公主所生。這不過是個借口,嫡子繼承製是漢人傳統,北魏皇室向來有立長子的習慣。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長子宇文毓是獨孤信的女婿。一旦宇文泰去世,獨孤信必掌大權。如果獨孤信不支持兒子稱帝,宇文家的萬世大業豈不泡湯?

獨孤信忠信兩全,忠於西魏皇室,一心為武川人謀利,在武川軍團和保皇黨中威望甚高,兩位好朋友心生嫌隙在所難免。宇文泰善於玩弄權術,從來不給對手任何發難的機會。他不讓獨孤信留在河南和關中腹地,調往隴右,任秦州刺史十多年。東魏公開挑拔二人關係,發文天下,稱獨孤信“據隴右不從”。獨孤信隻得屢次上表請求解除兵權,每次都被宇文泰拒絕。如果同意,豈不將矛盾公之於眾。為緩和兩人之間的關係,宇文泰封獨孤信柱國大將軍,讓長子宇文毓娶獨孤信長女為夫人。

宇文泰臨死之前,兩人做了最精彩的一次對決。他深知忠於皇族的勢力大有人在,自己死後,反對者必定拿世子之爭說事,難免又一場血雨腥風。宇文泰召集文武百官開會,把與獨孤信的矛盾擺上桌麵:“我準備立嫡子為世子,恐怕大司馬有異議。”宇文泰逼獨孤信表態,如果你不想公開決裂的話,那就不會反對。隻要你不反對,其他人就不會有意見。再者,獨孤信素有信義之名,一諾千金,日後不會反悔。

獨孤信意識到暗藏的玄機,拒不表態,來了個沉默是金。他不說話,眾人都不說話,大殿一片沉寂。眼見雙方陷入僵持,宇文泰的親信、大將軍李遠拔刀而起,喝道:“獨孤信敢有異議,請斬之。”宇文泰忙站起身勸阻道:“何至於此。”事情鬧到兵刃相見,獨孤信不得不同意立嫡子。事後,李遠向獨孤信表示歉意,“大事臨頭,不得不這樣做。”獨孤信強忍心頭不滿,淡淡道:“今天之事全賴李公周全。”忠臣難做,信義難守。獨孤信臨陣退縮,注定失敗的命運,西魏國走上窮途末路。

一代英雄宇文泰死了,雖然距離南北一統尚有三十三年,但宇文泰才是天下一統的奠基人。他創立的府兵真正消除鮮卑與漢人的隔閡,使漢人逐漸成為軍事力量的中堅。揭開蒙在府兵身上那層鮮卑語的薄紗,民族大融合在關中生根。宇文泰寬闊胸襟和卓識遠見擋住高歡那強大的鮮卑軍團進攻,使關中政權最終完成全國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宇文泰力壓高歡,英雄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