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這篇小說讓我們穿過時光的隧道,來審視一些神奇的事情。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便有陰陽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國。地府是管陰間鬼蜮之事,與陽間隔絕,其最高權力機構所在地乃鄴都城,慣稱深羅殿。深羅殿君是陰間最高權威者。餘下分十殿閻羅,閻羅最高權威者稱閻羅王,原來人死後隻有三個去處:一處是上天庭為仙:一是下陰間為鬼:一處是懸空為神。除此三處外,還有少數不泯不滅,皈依佛門。這些都是有一定標準,都載在《封神演義》裏,在此不必詳述。且說宋慈當日死後,因靈魂被一朵白蓮所護,陰差無法拘其魂魄,就這樣過了幾百年,時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這日,不知何故,宋慈的靈魂上到天庭靈霄殿,被白鶴童子引到玉皇大帝麵前。

玉皇大帝喝道:“宋慈!你乃一凡胎俗骨,非升仙界之物,為何擾我靈霄寶殿?”旁邊的太白金星忙用手捂著嘴低聲對玉皇大帝:“陛下,臣掐指一算,原來這宋慈雖不修佛道,但因其生前在陽間行善積德,很多老百姓都為他建了生祠,故他死後能扶搖直上天庭……”

隻聽宋慈答道:“我是陽世間梗直無私之臣,秉公辦事,從不冤枉好人,為什麼不能升仙?”玉皇大帝冷笑說:“正因你鐵麵無私,秉公辦案,才不足以為仙。為仙之人,要居心叵測,行事詭秘,竭力護本門,你懂嗎?”宋慈聽了,氣得須發倒豎,大叫道:“這麼說隻有奸惡之人方能升仙?真是豈有豈理!”

玉皇大帝點頭說:“為仙者,奸而帶毒;為神者,惡而帶凶。就你秉性耿直,可謂凶矣,但公而無私,欠其奸詐,不足為仙為神,隻宜為鬼。但念你有膽量到天庭一趟,就許你轉世為人吧。你速離天庭,到地府報到去。”

宋慈要謝恩,玉皇大帝又道:“還有一言,你要牢記,到了地府,不能再像陽間那樣梗直啊!”宋慈千恩萬謝,離了天庭。宋慈口雖謝恩,心卻不平。他一離開天庭,恨恨地說:“原來神仙也尚奸詐,不為也罷!”於是,憤憤地向陰間飄去。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玉帝正捂著嘴偷笑了,心裏暗想:這次終於逮到師弟的小辮子了……

宋慈魂魄搖搖晃晃的飄蕩到了陰曹地府,此時他猛的驚醒過來。麵前有一條羊腸小道延伸至地平線的盡頭,路上行人排著長隊,渾渾噩噩地向前而行,一眼望不到盡頭,路邊開滿了火紅的小花。宋慈並不知道,此花曰‘彼岸花’,相傳此花隻開於黃泉,一般認為是隻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三途河,又名‘忘川河’,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三途河上有座橋,名曰‘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分’、‘又何必強求?就像生與死隻有輪回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途河’的方法也隻有一個,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的,沒有路費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回渴望的驅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沒有上岸的機會了,隻能變成‘三途河’裏的水鬼。永遠無法轉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回希望的靈魂產生了妒忌。隻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宋慈不自覺地隨著人群前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來到了橋邊。‘奈何橋!奈何橋!’看到橋邊石碑上的字,他才知道身在何處,嘴裏嘟囔著說道,接著呢喃道:“這便是奈何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