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一代梟雄豐臣秀吉(1 / 3)

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日本近代首次統一的戰國大名。他其貌不揚,被人稱為“猴子”;他出身貧賤,但卻憑著與生俱來的勇氣和智慧,將自己的命運之帆一次次改航,最終成為一代霸主,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又可歎的英雄傳奇。

墨俁築城提鞋小子登上曆史舞台

1563年,不安一隅的織田信長開始將目光投往尾張之外的領地,加入全國性的割據戰爭,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美儂國。美儂國是新崛起的戰國大名齋藤氏的領地,力量十分強大。織田信長若想取得勝利,就必須在尾張和美儂接壤的要衝墨俁建立一個戰略據點。但墨俁物資匱乏,地勢又易攻難守,極易受到齋藤氏的攻擊,短時間內很難在此建築出一個牢靠的防禦堡壘。織田信長先後兩次派人執行此任務,但都以失敗告終。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長相頗像猴子的下級武士主動請纓,申請築城,他就是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原名叫做木下藤吉郎,1536年2月6日出生於尾張郡中村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是織田信長父親織田信秀麾下的火炮步兵,因戰鬥中受傷致殘而回家務農,但不久就去世了。母親大政為生計所迫,帶著7歲的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竹阿彌性情粗暴,經常對小秀吉拳腳相加。15歲時,在又被竹阿彌打了一頓後,小秀吉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過起了流浪的生活。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的末期,室町幕府的中央統治名存實亡,傳統的守護大名和新崛起的戰國大名之間混戰不斷,民不聊生的同時也打破了武士階層統治的壁壘,讓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豐臣秀吉積極尋求屬於自己的機會。他先是到鬆下嘉兵衛家中幫傭,後又經人介紹來到織田信長家做了一個負責拿拖鞋的小步兵。這份工作雖然不起眼,但秀吉做得很用心,不久就升為步兵組長,並破格獲得武士名銜,成了織田家的家臣。在著名的桶狹間會戰中,豐臣秀吉擔任雜物采購官,負責後勤工作,為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事後,織田信長論功行賞,將家臣淺野家的養女彌彌許配給他。

此次織田信長提出“墨俁築城”的計劃,除豐臣秀吉外,其他家臣無一讚同。早先,因豐臣秀吉出身貧賤,一直得不到其他武士家臣的認可。此番,他主動接下這項不可能的任務,自是有很多人等著看他的笑話,但豐臣秀吉早已成竹在胸。他打破建城須就地取材加工的固定思維,一早命令工人在異地就把築城所需材料加工好,然後乘洪水暴發,漂運至墨俁,連夜進行組裝。由於計劃周密、措施有力,現場築城奇跡般地隻用了一夜就完成了。後齋藤氏聞訊派兵前來攻打,但為時已晚。

“墨俁築城”第一次全麵地展示了豐臣秀吉的膽略和超人的規劃組織才能,也讓這個其貌不揚的提鞋小子登上了曆史舞台。

抓住機遇接過統一大棒

1571年春,足利義昭將軍以幕府名義,糾集多國大名合殲勢力逐漸龐大的織田信長。纏鬥之際,盟友淺井長政突然叛變,以致織田信長的後方陣地陷於對方大軍的包圍之中。危亡關頭,豐臣秀吉再次挺身而出,率領數千名士兵殿後,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期間,他以大量計謀與敵周旋,成功爭取到了主力部隊撤回美儂的時間,也為日後的全國大一統保存了實力。此役過後,豐臣秀吉的軍事才幹正式得到肯定,被織田信長委以重任。豐臣秀吉開始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發揮才華。他先是擔任長濱城主,在北近江四郡大力發展生產,鞏固後方,後又奉命討伐毛利氏,連克姬路、上月、出石、三星等七城。在攻打因幡國的鳥取和備中的高鬆時,他分別采用“斷糧”和“水淹”法,不費一兵一卒敗敵於後方,顯示了卓越的謀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