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閉關鎖國二百年(1 / 2)

所謂的閉關鎖國,就是在德川幕府統治期間,幕府為了壟斷對外貿易的巨大利潤,同時為了防止西方基督教教義傳入日本引發動亂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手段是不僅限製海外的交通和貿易,在幕府的外交關係方麵也僅限於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家交往。

和平的奧秘

據《鐵炮記》記載,1543年8月,一艘來自葡萄牙的大船因為在海上遇到風暴,在去往中國寧波的途中偏離了最初的預定航線,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幾天幾夜以後漂到了日本的種子島,這是日本古代為數不多的與外國交往的曆史記載。以這艘大船的到來為契機,日本國民開始接觸來自西方的新生事物,在這艘西洋大船帶來的眾多西方事物中,對後來日本影響最大的是西方研製的火炮。火炮由此傳入日本,經過近百年的本土化改進,在戰國時期,火炮被大批量地應用於戰爭,引發了一場場轟轟烈烈的軍事革命。在織田信長同“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長之戰中,織田信長用火炮掩護自己的步兵,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隨後,1543年,幾個西班牙人出現在肥前的平戶地區,日本開始了著名的“南蠻貿易”。所謂的“南蠻貿易”,就是在16世紀後半期和17世紀初,同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的貿易。古代日本人稱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為“南蠻”,“南蠻貿易”因此得名。

在豐臣秀吉統治時期,中日兩國曾經進行過長達百年的“勘合貿易”。所謂的勘合貿易,就是中日兩國政府分別頒發給自己的船隊令符,明朝政府的符號為“日”,日本政府的符號為“本”,兩國船隊出海相遇後,互相出示令符顯示身份,然後進行交易。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德川家康頻頻遣使前往各國,請求發展外交、貿易關係。他曾派自己的家臣支倉常長前往西洋請求派遣宣教士和簽訂通商條約,這就是著名的“慶長遣歐使節”。1600年,簡·賈斯汀和威廉·阿達姆斯乘坐兩艘來自荷蘭的探險船漂流至日本的豐後地區,德川家康知道後,馬上派人請二人來到江戶城,熱情地款待了他們,向他們詢問西方見聞,並且聘請他們二人為自己的外交顧問。1613年,來自英國的商人在取得幕府的許可後,在平戶地區建立了商館,致力於發展與日本國的貿易。在對朝鮮國的關係方麵,首先,德川家康致力於修複日朝兩國於豐臣時期被破壞的外交關係。1609年,同朝鮮簽訂了《辛酉條約》,條約規定,在朝鮮釜山地區建立倭館,並且每年互派20艘商船發展兩國貿易。在德川幕府統治期間,國家鼓勵發展海外貿易,有力豪族紛紛向幕府申請許可證——“朱印狀”,發展同南亞、東南亞諸國的貿易。日本主要輸出銀、銅、硫黃、樟腦、屏風等物品,從外國進口生絲、砂糖、象牙、鹿皮、香料等物品。

日本打開國門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商人們的財富逐漸增加。各地大名們紛紛羨慕不已,也參與到海外貿易中來,時間一長,一些利用地方特色產品開展海外貿易的大名逐漸脫穎而出,實力大大強於其他大名。德川幕府馬上感到了威脅,於是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提高準入門檻,漸漸地開始壟斷海外貿易。1631年,實行“奉書船”製度,規定除了持有朱印狀之外,還必須持有“奉書”才可以開展海外貿易。最終,到1635年,由幕府徹底壟斷了海外貿易。

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發生在德川幕府統治期間,是日本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宗教起義。

隨著日本開國步伐的加快,進入日本的不僅僅是外國的商品,還有帶著西方基督教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這些傳教士來到日本後,憑著虔誠的信仰分赴日本各地,傳播西洋基督教“眾生平等”的思想。日本又是一個多神國家,傳教士們很快便有了大批的信徒,甚至有很多大名也開始信仰基督教。島原藩的大名有馬晴信就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在大名的領導下,當地民眾也是信教成風。德川幕府為了防止大名建立自己的力量,經常命令大名們交換封地,稱之為“轉封”。在有馬晴信“轉封”後,大名鬆倉重政擔任島原藩的大名。和有馬晴信不同,鬆倉重政是一位“無神論”的大名,生性殘暴,野心勃勃,貪婪無度,大肆壓榨民脂民膏,大興土木。鬆倉重政向德川幕府承包了改修江戶城的勞役,又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計劃以一個藩的力量攻打呂宋島。長年的軍役、勞役全部轉嫁到民眾身上。鬆倉重政大肆增加苛捐雜稅,大肆征夫修築城池,一時間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島原藩民眾信奉基督教的有很多,反抗意識漸漸強烈。又由於鬆倉重政來後,大肆驅逐有馬晴信的舊臣,招致很多武士的憎恨,遂在有馬氏舊臣的組織下,反抗武裝迅速建立起來。此時,傳奇領袖天草四郎出現了。相傳,天草四郎是在關原之戰中戰死的益田甚兵衛的兒子,在關原之戰後淪為流浪武士。他自幼天資聰穎,幼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騎馬射箭的功夫也是當世無雙。民間傳說天草四郎還是一個相貌俊美的美男子,在集市行走時,有很多年輕貌美的姑娘對他一見傾心,飽受相思之苦。在島原之亂爆發後,天草四郎胸戴基督教十字架,奮勇殺敵,雖以一敵十卻絲毫不落下風,當時天草四郎年僅16歲。由於武藝高強,且戰術指揮水平高超,天草四郎馬上脫穎而出,被推舉為起義軍領袖。在天草四郎的率領下,起義軍捷報頻傳,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