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神武”的明治天皇(1 / 2)

明治天皇,這個日本曆史和世界曆史上著名的天皇,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重新奪回了被德川幕府掌控了兩百多年的統治權,並實行了19世紀的一次最偉大的改革,使日本徹底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危機,並為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而在經曆這一切的過程中,他也由一個懵懂少年逐漸成長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懵懂少年的成長

1853年,日本正經受著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7月,美將佩裏帶著四艘冒著黑煙的大船和日本必須同意通商的決定,來到了日本江戶附近海域,讓閉關鎖國已久的日本大為震驚。而在近鄰中國發生的鴉片戰爭,又時刻提醒著天皇、幕府和日本人民,如果不能給佩裏一個滿意的答複,很可能今日被瓜分的中國就是明日的日本。想到這一點,孝明天皇就禁不住歎氣,覺得他的生活簡直就像當時的悶熱天氣,有一股難以言說的壓抑。自神武天皇建立日本以來,天皇統治已持續了兩千多年,可到了孝明天皇這裏,日本早已是幕府的天下,他隻不過是個傀儡。如今日本外憂內患,人民也過著困苦的生活,作為天皇卻什麼都不能做,為此孝明天皇焦慮不已。

1852年11月3日孝明天皇的第二個皇子出生了,這個孩子的母親是權大納言中山忠能的女兒。母親隻是典侍,即眾多嬪妃中普普通通的一個,而她的兒子也不會繼承天皇的大位,何況這個孩子還天性羸弱,屋內稍微有些聲響就號啕不已,所以這個嬰孩並沒有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而隨著他的四位兄弟的出生,這個孩子幾乎被人遺忘了,直到1860年。

1860年的日本更加動蕩不安,保幕與倒幕的呼聲此起彼伏,起義與暴動也時有發生。此時皇宮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孝明天皇的五個皇子先後夭折,繼承皇位的大任就落在了那個身體瘦弱、母親隻是個平凡典侍的宮身上了。麵對這種情況,當時無子的英照皇後過繼了宮,並賜名睦仁,從此注定了這個孩子不平凡的一生。

孝明天皇是一個頑固的保守派,雖然他也感歎天皇權力受限,但卻完全不支持倒幕,所以倒幕派自然將希望放在了天皇繼承人的身上。在睦仁的成長過程中,大家越來越清晰地發現,這個孩子雖然身體瘦弱、性格內向,卻十分聰穎。在日本麵臨大變革的時代,維新誌士們推測,他將來必會成為日本曆史上最著名的天皇,所以有意地讓他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

1867年,孝明天皇因病去世,年僅15歲的睦仁登上了天皇寶座。翌年1月9日,舉行踐祚典禮,成為明治天皇。當時正是倒幕運動發展的高峰,這個15歲的天皇,還沒有確立他自己的思想,這也成了倒幕派的依托。在倒幕派的鼓舞下,剛剛登基的明治天皇斷然實施了“王政複古”,將江戶改名為東京,並改年號為明治,從此揭開了日本曆史的新篇章。

明治維新

在明治執政初期,日本政治基本上是改良派、大名和公卿的鬆散聯合。但是隨著倒幕的成功和新政府的建立,天皇手中無實權的情況有了改變,明治天皇也漸漸了解到日本的現狀,並且明晰了心中的方向。1868年新政府一成立,日本政府就以天皇的名義頒布了《五條誓文》,明治天皇還在紫宸殿向天地之神立下了重誓:“廣興公議,萬機決於公眾;上下同心,大展經綸;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於庶民,使各遂其誌,人心不倦;破舊規陋習,立基於天地之公理正氣;求知識於世界,以振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