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是刺繡工藝中最早且廣為流傳的原始刺繡針法,“挑花”具有怎樣的工藝特色和形式內容?

“挑花”,亦稱“架子花”、“十字花”,具有規整、對稱、棱角分明的特征。“挑花”是刺繡中使用最早且廣為流傳的一種古老的刺繡針法,以湖南、湖北、黔中、黔西、黔西北、川南、雲南、桂西北、海南地區流傳最多,圖形紋樣的傳承也最為原始。

“挑花”采用平布作底,嚴格按布料的經緯紋絡,以“十”字形、“×”形為基本針腳,挑繡出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花紋,並將“十”字花紋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挑花”製作時,先用線勾出輪廓,再按圖案隔一根紗或幾根紗插針,不能錯亂,而且多是背麵挑,正麵看。花紋多呈幾何圖形,常常是紋形不同的幾小朵花拚成一大朵,外套菱形方格。“挑花”技藝分明挑和暗挑兩種。明挑是正麵挑,正麵看;暗挑是反麵挑,正麵看。明挑的針法易學,使用最普遍;暗挑必須經較長時期鍛煉,技藝熟練才行,隻有個別地區使用。“挑花”繡品多為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挑花”的布局形式一般是在底布中心挑繡出大型團花,在底布的四角多為二方連續組合,宛如織錦花紋一般。中心布局多為八角形、菱形、十字形、四方形的疊套變化。“挑花”的花紋,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幾何圖形,布滿整個畫麵,工藝精湛,色彩豔麗,但基礎花紋較少。另一種是團花,即挑出若幹基礎花紋聯合成花簇,再由若幹花簇合成團花。花簇和團花,上下左右的花紋都互相對稱,基礎花紋很多,工序也相當複雜。團花成品的花紋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簡,互相輝映,典雅美觀。

“挑花”在內容上顯示出很強的地域性,湖南、湖北多為傳統的百鳥朝鳳、雙魚戲水、金瓜牡丹等吉祥圖案,也有神話、戲劇人物等複雜形象。湖南、湖北地區挑花中鳳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其外形豪放不羈,五彩繽紛的線條如行雲流水任意延伸。表麵上看似乎隨意,實則有板有眼,有條不紊,嚴格按針腳線挑繡。

黔中、黔西北、川南、雲南、桂西北等地的部分苗族中,則以蝴蝶代表氏族的祖先,方格代表祖先居住的田園,圓圈代表田螺和星際,圖形中還有樹木、花朵、各種寓意的動物及人物等形象,這些都是這一地區挑繡的主要內容。川南的部分苗族也有類似花紋和傳說,這些都是紀念性紋樣,帶有氏族崇拜的象征意念,不得隨意更改和遺棄。但挑繡過程中可將基礎花紋連接起來,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愛任意發揮,上下左右對稱的花簇、塊花、團花和條花,可不受任何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