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努爾哈赤大妃殉葬之謎(1 / 3)

清太祖努爾哈赤特別寵愛大妃阿巴亥,把她當成掌上明珠,但在死後卻要她陪葬,這在滿族曆史上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有人說大妃與努爾哈赤的第二子代善關係不同尋常,兩人之間眉來眼去,她的殉葬是這個原因嗎?抑或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

清太祖努爾哈赤共有後妃14位,最寵愛的有兩位。一位是皇後,她是葉赫部酋長楊吉努的女兒,皇太極的母親。1603年,她年僅29歲就病死了。另一位是大妃納喇氏,名阿巴亥,烏喇貝勒滿泰女,出生於1590年,12歲時就嫁給努爾哈赤。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極富戲劇性。明朝末年,東北地區女真各部先後崛起,互爭雄長。海西女真的烏喇部地廣人眾,兵強馬壯,勢力尤為強大,與努爾哈赤勢不兩立。萬曆二十年(1592),包括烏喇部參與其中的九部聯軍,以3萬之眾攻打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赫圖阿拉,企圖把剛剛興起的建州扼殺在搖籃之中。然而,努爾哈赤以少勝多,奇跡般地取得了勝利。烏喇部首領滿泰被活捉,表示願意永遠臣服建州。努爾哈赤念其歸順之意,收為額駙,先後以三女妻之,盟誓和好,軟禁3年後釋放。滿泰兵敗回歸後,為了取悅建州,感激努爾哈赤的再生之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將年僅12歲的侄女阿巴亥親自送到赫圖阿拉。就這樣,阿巴亥嫁給了大她30歲的努爾哈赤,開始了自己不平凡的妃嬪生活。這位來自烏喇部的稚嫩公主,既要博得丈夫的歡心,又要周旋於努爾哈赤眾多的妻妾之間,難度很大,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僅儀態大方、楚楚動人,而且天性穎悟、禮數周到,很快博得努爾哈赤的歡心。43歲的努爾哈赤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愛如掌上明珠。孝慈皇後死後,努爾哈赤便將幼小而聰明的阿巴亥立為大妃,獨占眾妃之首。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即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另外又收養了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赤的第四子多羅恪喜貝勒之女。然而,1626年努爾哈赤死,大妃在本人並不願意的情況下,被迫殉葬。如此漂亮年輕的妃子,按理說努爾哈赤是不會殘忍到讓她陪葬的,那麼大妃到底為什麼要殉葬呢?

許多人認為大妃殉葬的原因是出於努爾哈赤的遺囑,因為此前大妃的一些作為,引起了努爾哈赤的強烈反感。努爾哈赤在立大妃以後的年月裏,南征北戰,一方麵和明朝作戰,一方麵統一東北各部,無暇顧及宮內事務。這時的大妃烏喇納喇氏正當青春年華,不甘宮中寂寞,與比她大六歲的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產生了愛情,私下來往甚密,有時甚至深夜二人仍眷戀不歸。這件事後來被努爾哈赤的一個叫代因紮的妃子告發。據《滿文老檔》記載,代因紮的告發內容有:“大妃曾兩次備飯送給大貝勒(代善),大貝勒接受後吃了。另外,大妃有時一天會二、三次派人到大貝勒家,自己在黑夜裏也有數次外出。”如此這般一說,也引起了各貝勒和大臣們的共鳴,紛紛說道:“每次我們在大汗家裏商量國事時,大妃總是盛裝打扮,披金掛銀,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大貝勒,兩人互送秋波。這事除了大汗以外,眾貝勒都發現了,感到實在不成體統,想如實對大汗說,又害怕大貝勒、大妃報複,所以就誰也沒說。這些情況現在隻好向大汗如實報告。”努爾哈赤聽後,十分惱怒,對大妃的不安分十分反感,但若聽了這些人的話而追究這件事,那麼家醜必定外揚,對自己來說絕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定會有損聲威,而且自己又不想加罪代善,隻能隱忍不發。

不久,大妃又被人告發私匿財物,努爾哈赤派人一查,還確有其事,查出的綢緞、銀子還真不少。努爾哈赤罵大妃說:“你這個人心存奸詐、險惡,是個心狠虛偽的賊徒,人間所有的凶惡心腸,你都具備了。你不愛自己的丈夫,卻背著我去愛別人,這樣的人不殺掉還有什麼用?”努爾哈赤殺大妃的心思在這時已經產生了,但當時顧慮到三男一女四個孩子還小,不忍心讓他們從小失去母親,所以才免其一死,將她廢黜。他又令周圍的人讓他們看護孩子,不準孩子接受大妃的東西或聽她的話。就這樣,與努爾哈赤生活近20年,一直受寵不衰的阿巴亥被迫憤然離去。代因紮達到了目的,她以舉發有功,加以薦拔,並享受“陪汗同桌用膳而不避”的優待。其他兩位中傷阿巴亥的妃子各分得阿巴亥的緞麵被褥一套。

1626年,努爾哈赤臨死時,下遺囑說:“大妃這個人心懷嫉妒,常常使我過得很不開心,人雖機智聰明,但如果留著必定會作亂。我已給各位貝勒遺書,待我死時讓她殉葬。”大妃不想死,求各位貝勒,貝勒們不答應。在各位貝勒的逼迫下,大妃無計可施,隻能穿戴好衣服,自盡以身殉葬。臨殉葬前她對諸貝勒哭訴道:“我從十二歲以來就事奉先帝,錦衣玉食了二十六年,我實在不想離開他,所以與上同殮。我的兩個小兒子多爾袞和多鐸希望各位多多照顧。”大妃死的時候,多爾袞隻有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