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雍正帝死因之謎(1 / 2)

一代梟雄雍正帝的突然死亡,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謎,但有三種主要的說法:其一是官書記載因病而亡,但對暴斃的異狀未作解釋,令人疑竇叢生;其二為劍客所刺,未經證實;其三為死於丹藥中毒,也隻是推論。雍正帝的死因被這種種說法蒙上了層層的神秘麵紗,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一代梟雄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斃在圓明園離宮中。當時官方宣稱他是忽然發病身亡。作為第一手資料的《起居注冊》中是這樣記載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戌時(午後七時至九時)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寢宮發布遺詔給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龍馭上賓於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由大學士宣讀朱筆諭旨,著寶親王繼位。”但這並沒有明確說明雍正帝的病情及死因。

與“官書不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卻流傳著雍正帝之死的種種離奇曲折的故事,雖多為民間趣聞,甚至是以訛傳訛,但其中也有不少頗具合理性、有說服力的因素,讓嚴謹的史學家也不能貿然否決。其中遇刺而亡和中毒而亡即是流傳很廣的故事。

關於雍正帝死因,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雍正帝為呂四娘所殺。不僅廣泛流傳於民間,而且一些書籍中也有大量的記載,例如《滿清外史》、《清宮遺聞》、《清宮十三朝》等,都記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了皇帝。呂四娘何人?何故要刺殺雍正?說法又有二,或說呂四娘為俠女。雍正帝年少時酷愛擊劍,愛結交天下劍客,與其為刎頸之交者就有十三人。登基伊始,就控製了海內武林高手,而唯獨某僧不聽其使喚,隱藏到山野之中,行蹤飄忽,難以緝獲。一日,雍正帝終於得知該僧藏身處,於是命其結義兄弟三人,改扮偽裝前去緝拿,同時布精兵包圍。該僧見到來的三個人,隻是笑了笑說你們是受主子的命令來捕獲我的,我命該絕。你們的主子氣數還尚旺,我現在不能跟你們強爭。但是,你們主子多行不義,屢屢以私恨殺人,今天我雖然要死了,你們和你們的主子也必然不能幸免。一個月後,必然有人為我報仇,你們等著吧。說完這些話,該僧即伏劍自殺了。三個人攜帶著該僧的首級回去複命,並將他們聽到的也報告了雍正帝。雍正帝非常害怕,寢食不寧,加強了防衛。但一個月後,卻還是讓呂四娘用飛劍削去了腦袋。呂四娘就是該僧的徒弟。又一說是呂四娘是呂留良之孫女。呂留良係清前期有名的文人,雍正六年(1728)呂留良因曾靜案被牽涉,被雍正從墓中挖出戮屍。十年(1732)十二月,呂留良子葆中、毅中被處死。其親人也被嚴加處置,孫輩發配邊疆為奴。傳說呂四娘逃脫,潛藏深山,拜師習劍,練得飛簷走壁、飛劍殺人的本領,後潛入宮內,以宮女身份混入皇宮侍奉皇上,伺機行刺。雍正十三年(1735)某夜,潛入圓明園斬掉了雍正帝腦袋,報了她的滅家之仇。還有人傳說除呂四娘外,還有一位名為魚娘的女子做幫手。即使下筆謹嚴的學者,在提到世宗雍正之死時,也會提及這些傳聞。

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行刺之說純屬謠言,不值得相信。首先,呂案發生後,其家人皆受罰,無漏網之魚。其次,呂四娘根本不可能混進宮。雖然曾經也有過罪犯眷屬特別是15歲以下女子,被收入官為奴,像株連在呂案中的嚴鴻逵、黃補奮等,其妻妾子女即服侍於功臣家,然而呂氏的孫輩都在寧古塔成為奴隸,犯大罪的人犯多是這樣下場。所以,呂四娘不可能混入宮中。另外,紫禁城內明令整肅,在雍正帝繼位的第二年起,在本已經是戒備森嚴、連飛鳥都難進入的宮廷護衛下,又設護軍營,專職保護皇帝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象一個女子,即使她是一個武藝高超的人,能穿過晝夜的巡邏和森嚴的戒備,輕易地進入深宮刺殺皇帝。其實,在清朝時期,因滿漢民族矛盾等,試圖刺殺皇帝的人大有人在,並且一直都在積極行動,尋找機會,但都沒成功。因而,雍正帝遇刺身亡的說法一直是受到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