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胡適在北京大學做教授,當時北大有一條規定,凡為北大服務五年,可以帶薪休假一年。由於長年伏案寫作,胡適身體極度疲乏,有多處病症。他在上海看完病後,就到西湖煙霞洞來休養——翁家山的煙霞洞是西湖風景清幽的好去處,胡適就看中了此地的清幽,選擇了一處僧房住下,每日爬爬山,采采花,喝喝茶——天下最好的龍井茶,其實也就在翁家山。那一段時光正值桂花盛開,寺廟內擺攤頭的老人每隔幾天就采來一大抱桂花送給胡適,胡適還去前麵看過那棵巨大無比的“桂花王”,千枝萬枝桂花全部開放,將翁家山開成一片香雪海。每一天胡適都過得十分開心,當然,讓他心情如此之美好,並非僅僅是西湖的美景或桂花的香氣,更主要的源自於他身邊那個讓他癡情的戀人曹誠英。
胡適與表妹曹誠英暗送秋波也非一日兩日,隻是礙於江冬秀的麵子,有情人隻能通過書信互表心曲,難有機緣在一起。這一次胡適選擇來西湖度假,不可告人的真實目的,就是想和曹誠英在一起。此時曹誠英正在杭州讀書,暑假沒有回徽州,正在無所事事,胡適的到來無疑是天賜良機,卷一個鋪蓋卷,就來到清修寺,名義上是照顧胡適的飲食起居,實際上英表妹與糜哥哥一對有情人相思多年,終於可以在西湖畔廝守。胡適在日記中用大量篇幅記述了他與英表妹浪漫繾綣的美好時光:
今天晴了,天氣非常之好。下午我同珮聲(曹誠英學名)出門看桂花,過翁家山,山中桂樹盛開,香氣襲人。我們過葛洪井,翻山下來,到龍井寺。我們在一個亭子上坐著喝茶,借了一副棋盤棋子,下了一局象棋,講了一個莫泊桑的故事。
多年以後,胡適在回憶這段浪漫時光時,寫下了一首詩:
翠微山上的一陣鬆濤,
驚破了空山的寂靜,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鬆痕,
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詩中對曹誠英的思念躍然紙上。
很長時間裏,胡適與曹誠英的纏綿對外界瞞得滴水不漏,甚至一向草木皆兵的江冬秀也毫不知情,她甚至寫來一封別字連篇的信給胡適,對曹誠英照顧他表示感謝:“珮聲照應你們(同時還有胡適的一個小侄兒也在),我狠(很)放心,不過他(她)的身體不狠(很)好,長(常)到爐子上去做菜,天氣大(太)熱,怕他(她)身子受不了……”
最先發現胡適與曹誠英雙棲雙宿的,是湖畔詩人汪靜之,六十年後,他曾帶著記者來到清修寺,指著那一排僧舍說:“那裏是當年適之先生與珮聲的臥房,胡適住最東頭一間,曹誠英住中間一間,正好在隔壁。上壁開了一扇門,因為胡適住的東間朝東廊無門,於是表哥就從此門經過,出入走廊。曹誠英房舍加隔一層板壁,一分為二,臥室在裏間,外間作起坐間,糜表哥英表妹共用。”這真是為一對有情人天設地造的幽會之所——關上門就是一間,有外客進來,又是名副其實的兩套。汪靜之當年在老家追求過曹誠英,胡適對這個本家親戚與文學同道也不隱瞞。汪靜之發現兩人做了情侶後,真心祝福他們,並沒有對外界八卦。可是沒過多久,徐誌摩帶著一幫朋友來翁家山看望胡適,都是一批相當浪漫的文人雅士,有汪精衛、馬君武、任叔永、沙菲等。徐誌摩老家在杭州過去的海寧,一定要帶他們去看海寧大潮,一行人又驅車來到海寧,徐誌摩本來就是情癡情種,他發現了胡適與曹誠英的男女私情之後,跑到北京到處亂講,導致這一段情事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