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所在朝代原始社會末期
生卒年月不詳
在位時間不詳
人物簡介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20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大膽改革
顓頊即位後,不僅大膽地進行了政治改革,而且還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祭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從而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經過改革,顓頊統治的範圍也逐漸擴大,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成了他統治的地域。古代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重要的。共工氏是繼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
共工氏有個兒子叫後土,他對農業也很精通。共工父子為了治理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經常一起考察部落的土地情況,他們發現很多地方地勢高低不平,田地灌溉很費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因此,共工氏製訂了一個計劃,把高處的土運到低處,墊高窪地,這樣就可以擴大耕種麵積。高地去平,有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而婦女的地位低於男子,父係氏族社會取代了母係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巳經確立。
顓頊與共工之爭
共工氏是與顓頊同一時期的部一落首領。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坐騎是條雙首龍。
據說共工氏姓薑,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今的河南北部。他很重視農耕,尤其對水利工作比較重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在那個時期,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顓頊不讚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隻聽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這樣做會讓天發怒為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表麵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顓頊的機智勝過共工氏。他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人民,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共工氏的做法是違背天意的,會給部落帶來災禍。當時的人們對鬼神之事都十分敬畏,不少人相信了顓頊的說法,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
共工氏雖然沒有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扞衛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以表示自己的堅定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時,一聲震天巨響,隻見不周山立即被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斷了,使得係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隻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裏去了。這就是“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來曆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在上,後土在下”,指的就是他們,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關於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那時,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了解自然規律,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出了神話傳說來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有了盤古、女媧、黃帝等傳奇人物。
至於傳說中的共工氏,是否真有其事我們不得而知,然而他那種勇敢、堅強、執著、敢於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