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清太祖努爾哈赤——崛起建州(1 / 2)

人物檔案

所在朝代清朝

生卒年月1559-1626

在位時間1616-1626

人物簡介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八旗兵創建者和統帥,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公元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受傷,大敗而回。公元1626年8月病逝,終年67歲)

襲父位,崛起建州

努爾哈赤10歲喪母,十五六歲時寄居在外祖父家。公元1583年他的祖父和父親在古勒山城(在今新賓境)被明軍誤殺後,他承襲父職為建州左衛都指揮。

他將家仇歸罪於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以“遺甲十三副”起兵,組織了近百人的隊伍,攻破圖倫城。次年,率兵攻翁科洛城時受箭傷。

公元1585年2月,努爾哈赤擊敗界凡、薩爾滸、棟佳、巴爾達四城聯軍。4月,率步騎80人,設伏渾河邊,擊敗界凡等五城聯兵800人。

公元1586年7月,他又進攻鵝爾渾城(今撫順東),雖多處受傷仍奮戰,終獲勝。後築佛阿拉城(今新賓縣城),頒教令,立法製,稱王,又稱女真國淑勒貝勒。

政治上,努爾哈赤恩威並用,統一建州蘇克素護河、渾河、完顏、董鄂、哲陳等五部。完顏部費英東、董鄂部何和禮、雅爾古都部扈爾漢三位首領歸附後,均成為後金開國勳臣。

公元1595年,努爾哈赤與蒙古科爾沁、喀爾喀部通好。以看邊效力有功,被明廷封散階正二品龍虎將軍。次年,同朝鮮(今朝鮮、韓國)通使。自稱女真國建州衛管東夷人之主,所統各部首領由32名增至53名。他送布占泰回烏拉部為貝勒,先後與之五次聯姻、七次盟誓。采用征撫並用之策,吞並圖們江、烏蘇裏江流域東海女真部落。

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滅哈達部,實施第二次整軍,編300人為一牛錄(一種軍事編製單位),始以黃、白、紅、藍四正色旗為各軍標誌。

公元1606年,努爾哈赤授喀爾喀等五部尊為“昆都侖汗”(意為恭敬汗)。第二年3月,他派弟舒爾哈齊、子褚英和代善等率兵赴東海瓦爾喀部護迎新歸附部眾,與萬餘烏拉兵激戰於烏碣岩(今圖們江右岸),斬3000餘人。9月,滅輝發部。

公元1608年與明遼東將領相約共守邊界,暗中則謀劃進兵遼東。

公元1612年,針對烏拉部難以一舉攻滅的情況,提出“伐大木”的漸折之策,率兵克其六城即休戰。次年乘烏拉部漸衰,出師攻滅。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更定八旗製,在四正色之外又增加四鑲色。置分散女真人於旗下,出則備戰,入則務農。用“水練”(跳澗)、“火練”(越坑)等法嚴格練兵。凡出征,令“死兵”在前衝殺,“銳兵”隨後跟進,戰後賞功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