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危在旦夕/同情革命黨

今晚朝廷發出上諭,將統製官張彪革職,推遲秋操。陸軍大臣蔭昌匆忙組成兩鎮,預計明日從保定出發。這拚湊起來的軍隊分別由第一鎮(滿人,由漢人指揮)、第二鎮、第四鎮和第六鎮(漢人)中的一部分組成,但他們,特別是其中的第六鎮是否忠於朝廷則令人懷疑。其統製吳祿貞是湖北人,日本留學生。他不可能與第六鎮同行,因為對他而言,他不可能帶兵反對自己的家鄉。

北京的文人普遍同情革命黨。沒有人同情充斥著太監和其他野蠻行徑的清王朝。

革命黨領袖

外國人讚揚革命黨領袖的遠見和組織能力。協統領黎元洪是湖北人,武官們都與他熟稔。他會說英語,指揮二十一混成協。另一位領導人黃興是湖南人,組織了前不久發動的廣州起義。兩人均在日本留過學。漢口的領事們已向公使館發了電報,轉達了黎元洪的聲明,聲明稱,尊重所有已訂立的條約。還說川島(Kawashima)將軍在起義爆發時回來,其保護外國租界的做法令人敬佩。

朝廷的焦慮

清廷極為焦慮。已加派警察保護親王和官員的安全。加強了皇宮的禁衛力量。兩江總督來電,說局勢極為凶險。

總而言之,局勢對朝廷極為不利。除了無足輕重的滿兵,軍隊,特別是北京、天津的部隊是否忠誠於朝廷是令人懷疑的,尤其是朝廷得知外地革命黨勝利的消息後就更是如此。

1911年10月16日,星期一(15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