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的觀點/開會的時間與地點
最近在上海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達成了和平的意圖,但仍有三點不能統一,即各省代表選舉的方式,會議的時間與地點。此次會議達成了一個協議:未來的政體由國民會議多數選票決定;政府作出了讓步,將清軍從現行位置撤後33英裏。這是一個願意修好的讓步。革命軍不得占領清軍撤出的位置;政府不尋求對外借款。
雙方同意各省派出三名代表。但是,南方希望已召集在南京的代表能得到認可,他們已選舉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清廷談判代表則不能同意由他們作為帝國的代表。南方談判代表堅持在1月8日召開會議,但北方代表認為不可能那麼快就充分地選舉出代表,除非以公正透明的方式予以選舉,否則外國政府很難承認。北方代表認為,召集22個省的代表並且選舉的最短時間為兩個月,他們反對倉猝行事。南方代表要求把上海作為國民會議開會的地點;北方代表堅稱在充滿偏見的氣氛中,難以確保選舉的獨立性。
盡管有以上不同的觀點,但假定雙方可望停戰、去除大難,特別是皇帝準備退位,渴望召開國會,我找不出理由不予以調停。
1912年1月3日,星期三(2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