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土的不斷擴大,從人跡稀少的蒙古草原,通往中國北方、東方,再通往西域各地,使臣來往、商品交流、賦役征發、軍隊調動乃至軍令政令傳達,都離不開驛路和驛站。窩闊台大汗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正是在他的提議下,“為使諸王和大汗的急使能夠不斷到達,以利於辦理重要事務,在各地設立了驛站”。他要求諸王要分別派出負責官員,在各自的管轄範圍之內,分開道路,分撥站戶。另外還規定了驛站馬夫和車輛的數量、站戶的差發,以及使臣乘驛的標準等。
窩闊台即位之初,還依照中原和西域諸國的賦稅製度,確定了草原稅製:“規定蒙古民有一百匹馬輸牝馬一匹,一百頭牛輸牝牛一頭,一百隻羊輸羯羊一隻,並定為永製”。這種“百稅一”的草原稅製相對農業地區的“十稅一”來說自然是一種很輕的稅率,這與蒙古民族所處的統治地位不無關係。對於漢地和中亞地區的稅製,窩闊台也采納臣下的建議,做出了因地製宜的規定。
三路進兵
在安頓好了蒙古定都之事後,窩闊台便開始準備全力南下伐宋,他先從原金國人口中抽調十分之一的人當兵,與原先投降依附蒙古的各路漢軍合編;同時抽調蒙古十分之二的人當兵,其中一半後來參加拔都與速不台等指揮的蒙古第二次西征,一半準備南下攻宋。
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宋蒙戰爭無論從哪方都可以明顯劃分為三大戰區。在南宋這邊,分別是長江下遊與淮河之間的淮西製置使、淮東製置使轄區的兩淮戰區,長江中遊漢水流域襄樊一帶的京湖製置使轄區的荊襄戰區,長江上遊的四川製置使轄區的四川戰區。而在蒙古這邊,通常是對應著東路軍、中路軍、西路軍。
端平二年,1235年春,窩闊台汗集結蒙古、金國、西夏、吐蕃及投降蒙古的漢軍,分兵三路南下攻宋,開始了窩闊台時期的蒙宋戰爭。這三路蒙古大軍,東路由大將阿術魯指揮,以漢軍大軍閥張榮為先鋒,重點進攻淮河徐州;中路由窩闊台的第三子闊出指揮,重點進攻襄樊;西路由窩闊台的第二子闊端指揮,進攻漢中巴蜀。
首當其衝的是四川戰場,在窩闊台侵宋階段,四川戰場最為重要。這是由於中原一帶的殘破,對蒙古的進攻也造成困難,致使蒙古東路軍無法直接進攻兩淮,而荊襄的江河也製約了蒙古的行動,因此最有利於蒙古進攻的就是四川戰場,隻要進入四川盆地,那蒙古騎兵就可以往來馳騁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勢。而金朝滅亡之後,部分殘餘兵力龜縮到漢中以北的秦嶺山區,蒙古認為需要先消除這些殘餘兵力。而且,自從南宋立國以來,四川就成了南宋的一個重要的稅收來源,作為天府之國,四川當時對南宋軍事經濟的支柱作用非常明顯。蒙古意圖先殘破四川,毀了南宋的經濟基礎。(殘破,也就意味著大規模的屠殺和破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四川在長江上遊,一直以來,北方對南方的征服,多數是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所以很多次北方王朝平定南方,都是先平定四川,四川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要征服南方,首先要先征服四川。
金朝就曾經多次越過秦嶺南犯,所以秦嶺一帶也是南宋的重點防禦對象,在宋金一百多年的邊界戰爭中,宋朝建設了以三大關為主的防禦陣地,分別是武休關、仙人關和七方關,其中仙人關最重要,是整個防禦的中樞。為了加強三關的防禦,南宋在三關之外,又設置了五個州級行政機構並派駐軍隊,作為外圍屏蔽和必要時丟卒保帥保護三關的肉盾,它們分別是階州(今甘肅武都一帶)、成州(今甘肅成縣)、西和州(今甘肅西和縣)、鳳州(今陝西鳳縣)和天水軍,並把十大禦前軍隊的四支部署在這裏,其指揮調度大權由衙門設在成都的四川安撫製置使控製。當時的製置使是趙彥呐。
在端平入洛的二十八年前,四川守將吳曦叛,吳曦本來是抗金名將吳玠、吳璘的後代,襲職鎮守四川,但是因為南宋朝廷缺乏對統兵大將如同北宋時期那樣的控製,抗金名將的軍隊包括嶽飛軍等,都有逐步私人化的趨勢。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處於長江下遊,朝廷還好控製,最終兵權被收回;長江中遊的嶽飛不但兵權被收回,而且和手下的嶽雲、張憲等還被連根鏟除;而長江上遊的吳氏兄弟勢力,由於朝廷鞭長莫及以及出於安撫的需要,就仍保留有私人軍隊的一些性質。到了吳曦這代,意圖在四川建立獨立王國,被南宋朝廷察覺後開始調兵準備鎮壓時,吳曦叛宋聯金,勾結金兵大舉入川,這發生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那一年。雖然後來吳曦之亂被平定,但是邊關的防禦情況已大不如前,將以殘破的姿態來迎接蒙古軍的進攻。
端平入洛之後,蒙古軍就開始在鳳翔一帶屯田,把秦嶺以北一帶建設成南下四川的大基地。1235年8月,塔海率蒙軍進攻四川,三關之外的階州、成州、鳳州都被攻破,蒙古軍逼近沔州(今陝西略陽縣)。沔州是十大禦前諸軍之一沔戎司的駐地,是進入四川的一個險要關口,但是在蒙軍的淩厲攻勢麵前,許多人都紛紛逃跑,隻有知沔州的高稼堅持不肯放棄沔州。四川製置使趙彥呐起初支持高稼,並表示要與高稼一起死守沔州,但是隨著蒙軍的逼近,趙彥呐卻臨陣撤走,宋軍也一潰而散,高稼隻得獨自堅守沔州。蒙古軍自白水關(今陝西略陽北)入六股株(今陝西略陽東北)攻沔州。沔州曆來為西陲用兵的門戶,經金軍、蒙古軍的多次抄掠,沔州外無城郭保民,內無財富募士。高稼部依山為阻,並多張旗幟,擊鼓呐喊以為疑兵,居高督戰。趙彥呐遣小將何鄰等赴援,及蒙古軍至,何鄰先遁,其軍皆潰,沔州於是被蒙軍占領,高稼被俘不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