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在《七律·長征》中寫道: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瀘定橋為紅軍出了一道難題,飛奪瀘定橋卻是紅軍得出的最好答案。
渡過金沙江後,紅軍並沒有徹底擺脫蔣介石的重兵追趕。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準備渡過大渡河。25日,在安順場渡口,劉伯承、聶榮臻親臨陣地指揮。紅一團第一營營長孫繼先帶領十七名勇士組成突擊隊,強渡大渡河。十七名勇士戰勝了驚濤駭浪,衝過了敵人的重重火力,終於登上了對岸,占領了渡河點。
隨後,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幹部團渡過了天險大渡河。但由於船隻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使紅軍將士全部渡河,中央軍委決定奪取瀘定橋。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接到任務,成為開路先鋒,奪取瀘定橋。這時,蔣介石也想到了瀘定橋,並急令川軍2個旅增援,企圖堵截紅軍渡河。可以說,誰先趕到瀘定橋,誰就能掌握製勝權。
5月27日,太陽剛剛升起,紅四團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帶領部隊趕往瀘定橋。從安順到瀘定橋共320裏路,戰士們行走在懸崖峭壁之上,稍不注意就會墜入湍急的河水。不僅如此,對岸的敵人還會不斷地向紅軍開槍射擊。
奪取瀘定橋,時間緊,任務重。政委楊成武來到隊伍前端,為戰士們加油鼓氣:“同誌們,我們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奪取瀘定橋!大家有沒有信心?”“有!”戰士們的聲音響徹山穀。
夜幕降臨,天降暴雨,正在趕路的紅軍麵對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眼前一片漆黑,戰士們不敢貿然前行。這時,對岸的山路上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火光。有的戰士好奇地說:“難道敵人也在趕路?”這句話倒是提醒了楊成武,他琢磨著:不如我們也點起火把。楊成武轉念一想,如果對岸的敵人向我們問話,我們該如何作答呢?出了任何差池,肯定會暴露身份的。
事到萬難須放膽,楊成武最終命令全體人員點燃火把。他對戰士們說:“如果對麵的敵人問起我們是誰,千萬不要慌張,就說我們是被共產黨打敗的川軍。”戰士們聽了楊成武的話,心裏有了底,紛紛點起火把,繼續前行。
不一會兒,敵人果然注意到對岸的火光,大聲喊話:“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紅軍戰士按照之前準備好的做了回答,沒有引起敵人的懷疑。就這樣,紅軍擎著火把,一刻不停地向前趕路,終於在29日淩晨6時趕到了瀘定橋,並很快消滅了橋西還在睡夢中的川軍自衛隊,占領了西橋頭和沿岸陣地。
瀘定橋始建於清朝,架設在大渡河上,全長103.67米,寬3米。整個瀘定橋分為三部分:橋身、橋台、橋亭。其中,橋身由13根粗大的鐵鏈組成,左右兩邊各有2根作為橋欄。橋底依次排列著9根鏈條,以木板作為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