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節 遵義刮起文藝風(1 / 2)

紅軍進城後,朱總司令在舊府衙前臨時搭建的一個台子上,宣講了紅軍的宗旨、任務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還特別向廣大群眾解釋了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緊接著,紅軍沒收了王家烈的鹽行,分一些給貧困群眾,其餘則以平價出售給百姓。中央還分派許多同誌到群眾中去,從基層工作做起,李堅真發動群眾成立革命委員會、王泉媛去開展反霸鬥爭、劉群先組織工農遊擊隊等等。在遵義,建立了紅軍長征途中唯一的縣級紅色政權——遵義縣革命委員會。

遵義縣革命委員會,是紅軍長征以來成立的第一個縣級政權。在那裏,能歌善舞的女紅軍戰士們盡展才藝。

萬人大會召開當天,是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感到的最快樂的日子。嘹亮的革命歌曲《決戰在今朝》:“紅色戰士好英勇,消滅敵人幾十軍,俘虜萬餘敵,動搖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炮火連天,戰號頻吹,決戰在今朝……”在遵義老三中的操場上空響起,傳遍了整個遵義城。

身穿列寧服、頭戴八角帽的女紅軍戰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一掃行軍的勞頓和沿途的疲憊。她們正在給“紅軍之友社”和“街道兒童團”教唱紅軍歌曲,細密的汗珠從她們的臉頰滑落。

已教唱了兩個小時,周圍彙聚了萬多群眾。女戰士們甜美的歌聲征服了遵義人:“紅軍決不是國民黨所宣傳的那個樣子。”她們英姿颯爽,增強了紅軍在遵義市民中的影響力,同時廓清了國民黨散布的謊言,使那些終年勞苦的泥瓦匠、竹篾匠、木匠以及昔日的窮人、“幹人”,從這些巾幗紅梅身上認識了紅軍,紛紛主動積極參加紅軍。由此,紅軍在遵義擴紅達四五千之眾。

在遵義“萬人大會”上,王泉媛、李桂英、劉彩香等人早早地來到會場,分別組織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教他們唱革命歌曲。遵義城裏各行各業的人士,手拿彩旗,高呼口號,場麵熱鬧非凡。經過幾天的反霸鬥爭,膽大心細的王泉媛看到貴州的老百姓對國民黨軍閥豪紳的壓榨敢怒不敢言的狀況,於是她自編自演了一出舞劇。她頭戴黑禮帽,鼻梁上架一副墨鏡,手裏拄著一根文明棍,把當時貴州省省長、大軍閥王家烈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一邊表演還一邊唱起臨場自編的歌曲,讓群眾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激發了他們對這些軍閥豪紳的憎惡,會場頓時群情振奮,口號聲響徹在遵義城的上空。這個農民出身的女人,已經徹底拋卻了封建宗法意識,戰勝了女人的自閉與羞怯,第一次登台就將自己的表演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遵義老三中操場上,31歲的女紅軍金維映非常耀眼。

金維映,原名金愛卿,昵稱“阿金”,1904年出生於浙江岱山縣高亭鎮。10歲隨父到定海。女師畢業後在幼兒園當教員,在定海認識了前來治病的瞿秋白、項英、楊之華等人,深受革命影響。1927年入黨,開展工人運動,發動鹽民起義,後轉上海從事工運。1931年到中央蘇區工作。她曾先後擔任過中共於都、勝利兩縣的縣委書記、中央組織部組織科長,是一位出色的黨的工作者。由於工作富有成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1934年2月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