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
國名:徐
方位:今皖北到蘇北
姓:嬴
建立:商朝時期
滅亡:前512年滅於吳王闔閭
主要人物:徐駒王、徐偃王、徐王儀楚、徐王章禹、容居
2006年12月,在江西靖安發現一座東周大型古墓葬,裏麵陳列著47口神秘棺槨,但是其中隻有一口主棺,其餘副棺都是殉葬。考古人員根據出土文物推斷,這個墓葬是徐國某位國王的墓葬。但是有許多謎題卻讓考古人員百思不得其解。比如,為什麼主棺空空如也連遺骸也沒有?副棺裏留下的腦組織裏長出的綠色晶體物是什麼?其出土的大批絲綢紡織品為什麼會比500多年後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同類紡織品還要精美?當然,最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淮河以北的徐王之墓卻在長江以南出現?那麼,徐國究竟是有著什麼故事的一個神秘古國呢?讓我們來尋找答案。
燕卵孵出的徐國
在江蘇省的西北部,蘇、皖、魯、豫四省之間,隴海線與京滬線的連接處,有個著名城市叫作徐州。徐州在古代長期是兵家必爭之地,近現代也是重要工業城市。徐州之名正是出自先秦時期盤踞在今蘇、皖、魯、豫一帶的徐國。徐國之後裔主要有徐姓、餘姓、塗姓等,徐姓是中國一大姓,曆史上出了大神徐福、猛將兄徐達、驢友徐霞客、聖徒徐光啟等大人物。盡管現代人對於徐國可能覺得陌生,但其在先秦時代卻一度是響當當的東方霸主,東夷三十六國的領袖,其中更出了神乎其神的徐偃王。那麼,徐國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我們知道,周代把華夏周邊部族按方位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其中東夷進入東周後基本融入華夏。但是,夏、商、西周三代,東夷卻始終是華夏的心腹大患。為什麼把東邊部族叫夷呢?這就是古人造字的智慧了,我們現在把“夷”字拆開來看,就是“大弓”,說明這個民族是善射的。鼎鼎大名的神射手後羿就是東夷有窮國國君。不過在甲骨文中“夷”一般作“屍”或“人”,為禍商國的“屍方”或“人方”就是強大的東夷部落。夷族兩大始祖是太昊和少昊,其中太昊族以陳地(今河南淮陽)為中心,少昊族以曲阜(今山東曲阜)為中心。
在炎黃時代,九黎國君蚩尤異軍突起,據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蚩尤族控製了太昊族和少昊族。蚩尤帶領東夷集團打敗時任華夏盟主的炎帝;炎帝往北尋求其族兄黃帝的幫助,結果炎黃與蚩尤在涿鹿經過一番激烈戰爭後,終於殺死蚩尤、太昊、少昊三個首惡,並扶植少昊族某個比較親近炎黃的同誌接替少昊,統領東夷,甚至與華夏形成了一個大聯盟。據說,為少昊後人的後羿在帝嚳、帝堯時期擔任射官,是射擊隊總教頭。
到了帝舜的時候,少昊又有個後代叫作皋陶(又叫大業)。“昊”又作“暤”,可見和“皋”關係密切。皋陶據說飼養了一隻寵物“獬豸(廌)”,這是隻獨角羊或者獨角牛的神獸,別小看它這隻角,在兩人相爭時能觸倒理虧的一方,並且吞下肚子。所以戰國時代的艾子對齊宣王說:“要是朝廷上有獬豸的話,我想它就不用找其他食物了!”借以諷刺宣王時貪官橫行。“獬豸”因為生活在水邊,又叫“灋”,也就是法律的“法”。此神獸在中國古代史上長期被作為司法的象征,直到今天法官槌上還有獬豸圖案。
一獸得道,眾人升天。帝舜因而把皋陶封為司法部長(大理),皋陶也被後世司法界奉為始祖。皋陶的出生是非常奇特的,據說是其母親女修吃燕卵而懷孕生了他。《史記·秦本紀》說:“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所以他這族以偃(燕)為族徽,也就是姓偃了。姓、氏在秦漢以後合二為一,但在先秦是不同的,據說姓產生於母係氏族社會,是當時某一氏族的名稱。進入父係氏族社會後因為氏族分化為若幹個分支氏族,這些分支氏族又叫氏。關於姓氏理論深究下去非常複雜,我們這裏也隻能淺嚐輒止。
那麼,燕子怎麼可能會生人呢?於是有人就想,是不是這個女修作風不檢點,在外麵偷了漢子回家撒謊?也有人想,這是皋陶後代秦國人對自己祖先的附會。其實,卵生的說法在東方部族傳說中屢見不鮮,比如商朝始祖契、高句麗始祖朱蒙,以及我們後麵要提到的徐偃王,傳說都是母親吃了鳥蛋所生。這種傳說大概是東夷古國普遍崇拜鳥類的表現,很早就保留在東夷族記憶中。少昊的官職甚至以鳥為名,比如他的國防部長(司馬)叫鴡鳩氏、建設部長(司空)叫鳲鳩氏、司法部長(司寇)叫爽鳩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