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中南古國(2)(1 / 3)

辛有之後的辛國國君,在周莊王時代有辛伯。周桓王喜歡兒子克,對太子佗卻不太上心,但礙於禮法還是讓太子佗繼承君位,是為周莊王。大臣周公黑肩想發動政變來立王子克為君,把陰謀泄露給朋友辛國國君辛伯了。但辛伯卻拒絕參與,反而勸告周公說:“並後、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不想因此導致國家動亂,但是周公卻不聽。於是辛伯隻好咬咬牙,向莊王打了小報告,把周公給華麗地賣了。周莊王馬上捕殺了周公黑肩,王子克慌慌張張逃奔燕國去了。辛伯的後代有辛廖,當時畢國國君畢萬因為喪失了封地而奔晉擔任大夫,辛廖對畢萬進行占卦,認為“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果然之後畢萬因戰功被封於魏,後人就建立了三家分晉之一的魏國。

之後的辛國國君不見於史載,但通過史料的碎片可以看出,辛國確實是個盛產美女和賢人的國度。對於辛國的地望其實也尚無定論,我們隻是根據伊尹的活動推測是在河南一帶。比較有影響力的還有山東曹縣說、陝西合陽說等,合陽的洽川風景名勝區現在還立了“古有莘國”的石碑。當然,有莘氏到底在哪裏,或者經曆了如何線路的遷徙,可能永遠是個謎了。

河國、洛國

國名:河

方位:今河南一帶

姓:?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

主要人物:河伯(馮夷)

國名:洛(雒)

方位:今河南一帶

姓:?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

主要人物:洛伯、洛嬪

《易傳·係辭》中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據說《周易》就是根據《河圖》、《洛書》的圖案編寫的,《河圖》《洛書》不僅可謂是我國神秘文化的淵源,也是傳說中最早的書籍,“圖書”一詞一直沿用到現在。河、洛大家自然也清楚,那是我國中原文明的搖籃黃河和洛水。但罕為人知的是,在上古還有以河、洛為名的兩個國家,也很少有人知道,河伯除了可以指水神,還可以指河國國君;洛神除了可以指甄姬,也可以指洛國公主。河國在現在的河南滎陽、鞏義一帶,洛國在現在的河南洛陽一帶,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河國和洛國的故事吧。

河國和洛國,是中原地區相鄰的兩個小國。這兩個小國有衝突也有親近,在後羿篡夏的時代,當時洛國的公主洛嬪嫁給了河國國君河伯。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後羿垂涎洛嬪的美色,攻打河國並且射死了河伯,強娶了洛嬪。不過之後河國又恢複過來。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到夏帝芬的時候,河伯馮夷還打算向洛伯開火。不過這廝文化水平低,不會占卜但又偏愛趕潮流,於是找到聞名遐邇的大神昆吾國國君來占一把。結果不知道是昆吾君從中斡旋還是天意如此,總之占卜結果是戰事不吉,河伯這才作罷。

之後河國不知道為何東遷到豫北魯西一帶,商王亥被有易氏所殺,商王上甲微依靠河伯的力量,成功攻滅有易氏,為商國報仇(參見“蕭國”)。此後河國和商國一直保持密切的關係,後來河伯還成功教唆費國國君費昌背棄夏桀,投靠了商湯(參見“徐國”)。商代沒有河國的記載,應該在此時有一支北上到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建立了崩國,後來到西周穆王時代,周穆王巡遊經過崩國,國君崩栢(伯)夭親自為周穆王駕車、他的兒子崩栢(伯)絮也熱情款待穆王。這件事記載於《穆天子傳》、《列子》等書。而洛國從商朝開始也一直沒有了記載,不過後來周成王在此定都,總算是把洛邑這個名字給傳了下來。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河伯和洛嬪都成了水神。《左傳》記載,國君、大夫盟誓的時候,往往要將玉璧投到水中祭祀河伯。發展到後來甚至有以活人祭祀的,西門豹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的,這樣河伯的形象可就不太好了。根據《搜神記》說,孔子的弟子澹台滅明曾經帶一塊白璧過河,河伯想把白璧撈到手,讓部下陽侯去掀起風浪,又派兩條蛟龍去弄翻澹台滅明的船。梁羽生的小說中有個武林高手也叫澹台滅明。曆史上這位澹台兄也不是善茬,他左手握著白璧,右手抽出寶劍,兩條蛟龍全部被他殺死。陽侯一看這霸氣,哪裏還敢惹!結果澹台滅明順順利利地過了河,但他也知道是河伯作怪,他幹脆就把玉璧丟到河裏:這可不是我輸給你的,是我施舍你的!河伯當然覺得很沒麵子,就把玉璧彈上岸去。澹台兄卻鉚足了勁和這塊玉璧過不去,將它給砸了。

不過,在詩人的想象中,河伯卻不是作惡多端的神靈,而是風雅多情的仙人。這裏我們以屈原的《河伯》一詩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