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祚皇帝,名延禧,字延寧,小字阿果。他是道宗的孫子,父親是順宗大孝順聖皇帝,母親是貞順皇後蕭氏。大康元年生。6歲時封為梁王,加官守太尉,兼任中書令。3年後,進封為燕國王。大安七年,總管北南院樞密使事務,加官尚書令,任天下兵馬大元帥。
壽隆七年正月甲戌日,道宗去世,延禧遵奉遺詔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各大臣奉上的尊號稱天祚皇帝。
二月壬辰初一,改年號為乾統,大赦天下。下令為被耶律乙辛誣陷的人恢複官職和爵位,沒收的財產發還,流放的召回。乙未日,派遣使臣向南宋及西夏、高麗通報喪事。乙巳日,由北府宰相蕭兀納任遼興軍節度使,加官守太傅。
三月丁卯日,命令有關部門將張孝傑的家屬分賜各大臣。甲戌日,召進法頤和尚在宮內放戒。
夏四月,天旱。
六月庚寅初一,皇帝去慶州。甲午日,宋朝派遣王潛等人來吊祭。丙申日,高麗、夏國各派使者來祭奠慰哀。戊戌日,任命南府宰相斡特刺兼任南院樞密使。庚子日,追奉懿德皇後諡號為宣懿皇後。壬寅日,任命宋魏國王和魯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乙巳日,將北平郡王耶律淳進封為鄭王。丁未日,北院樞密使耶律阿思加官於越。辛亥日,將仁聖大孝文皇帝和宣懿皇後葬於慶陵。
秋七月癸亥日,阻卜、鐵驪前來進貢。
八月甲寅日,皇上參拜慶陵。
九月壬申日,皇上參拜懷陵。乙亥日,駐留藕絲澱。
冬十月壬辰日,參拜乾陵。甲辰日,尊奉皇父昭懷太子諡號為大孝順聖皇帝,廟號為順宗;母親諡號為貞順皇後。
十二月戊子日,由樞密副使張琳執掌樞密院事務,翰林學士張奉珪為參知政事,兼任同知樞密院事。癸巳日,宋朝派遣黃實來祝賀皇帝即位。丁酋日,詔令凡是先朝已處理過的事,都循例辦理不再稟告。
起初,由楊割任生女真部節度使,俗稱為太師。當年楊割去世,將官位傳給他哥哥的兒子烏雅束,烏雅束又死去,由他兄弟阿骨打承襲。
乾統二年春正月,皇帝去鴨子河。
二月辛卯日,皇帝去春州。
三月,天氣甚冷,重又結冰。
夏四月辛亥日,下令處死乙辛黨徒,將他們的子孫遷往邊疆;挖開乙辛、得裏特的墳墓,劈開棺材,殺屍斷身;將他們的家產分給被他們殺害的人家。
五月乙醜日,斡特刺獻耶睹刮等部的戰利品和俘虜。
六月壬辰日,因下雨停止打獵,留住在散水原。丙午日,夏國王李乾順又派使者來請求娶公主為妻。丁未日,南院大王陳家奴辭官回鄉。壬子日,李乾順遭宋朝攻打,派遣李造福、田若水來請求救援。
閏月庚申日,策試賢良人士。壬申日,將惠妃降為平民。
秋七月,在黑嶺打獵,因天降喜雨,賜與獵人馬匹。阻卜來進犯,斡特刺等人打敗了他們。
冬十月乙卯日,蕭海裏反叛,掄走乾州武庫中的兵器甲服。命令北麵林牙郝家奴捉拿,蕭海裏逃人陪術水阿典部。丙寅日,任命南府宰相斡特刺為北院樞密使,參知政事牛溫舒知南院樞密使事。
遼代中京的大明塔
十一月乙未日,郝家奴因未能將蕭海裏捉獲,免去官職。壬寅日,任命上京留守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有關部門奏請將天祚帝生日做為天興節。
三年春正月辛巳初一,去混同江。女真人將蕭海裏首級裝入盒內,派遣使臣來獻。戊申日,去春州。
二月庚午日,鑒於武清縣發大水,放寬對該地灘塗湖地的管理禁令。
夏五月戊子日,由於很多獵人逃亡,製定嚴格的管理法規。乙巳日,皇帝在赤勒嶺避暑。丙午日,參拜慶陵。
六月辛酉日,夏國王李乾順又派使者來求娶公主。
秋七月,中京降冰雹,莊稼受災。
冬十月甲辰日,去中京。己未日,吐蕃派遣使者前來進貢。庚申日,夏國又派使者來求援。己巳日,在觀德殿祭祀。
十一月丙申日,文武百官為皇上加尊號稱惠文智武聖孝天祚皇帝。發布大赦尊宋魏國王和魯斡為皇太叔,梁王撻魯進封為燕國王,鄭王耶律淳任東京留守,進封越國王,百官都晉升一等。丁酉日,由惕隱耶律何魯掃古任南院大王。戊戌日,將所受尊號祭告祖廟。乙巳日,晉謁太祖廟,追尊太祖的高祖為昭烈皇帝,廟號肅祖,帝後為昭烈皇後;追奉曾祖為莊敬皇帝,廟號懿祖,曾祖帝後為莊敬皇後。命監修國史耶律儼編寫太祖等諸皇帝的《實錄》。十二月戊申日,皇上去藕絲澱。這一年,錄取進士馬恭回等103人。乾統四年春正月戊子日,皇上到魚兒濼。壬寅日,在木嶺打獵。癸卯日,燕國王撻魯逝世。二月丁醜日,鼻骨德派使者前來進貢。夏六月甲辰日,皇帝在旺國崖駐留。甲寅日,夏國派李造福、田若水來求援。癸亥日吐蕃派使者來進貢。秋七月,南京發生蝗災。庚辰日,皇上在南山打獵。癸未日,由西北路招討使蕭得裏底,北院樞密副使耶律慎思共同執掌北院樞密使事務。辛醜日,任命同知南院樞密使事蕭敵裏為西北路招討使。冬十月己酉日,在濟陰縣出現鳳凰。己未日,皇上到南京。十一月乙亥日,皇上到迎月樓,向貧民分賜銀兩。十二月辛醜日,任命張琳為南府宰相。五年春正月乙亥日,夏國派李國福等人前來求援,並請求討伐宋朝。庚寅日,任命遼興軍節度使蕭常哥為北府宰相。丁酉日,派遣樞密直學士高端禮等人去婉言勸說婦停止攻打夏國。二月癸卯日,皇帝便裝出訪,體察民間疾苦。丙午日,到鴛鴦濼。三月壬申日,將本族姑娘南仙封為成安公主,下嫁給夏國王李乾順。夏四月甲申日,皇上在炭山獵虎。五月癸卯日,在南崖避暑。壬子日,宋朝派曾孝廣、王戩前來回訪。六月甲戌日,夏國派使者前來致謝,進貢地方物產。乙醜日,皇上到候裏吉。秋七月,皇上參拜慶陵。九月辛亥日,駐留藕絲澱。乙卯日,參拜乾陵。冬十一月戊戌日,禁止商人家屬參加進士考試。丙辰日,高麗三韓國公王顥逝,他兒子王俁派使者前來報喪。十二月己巳日,夏國又派李造福、田若水來求援。癸酉日,宋朝派林洙來商談與國議和事。六年春正月辛醜日,派遣知北院樞密使事蕭得裏底、知南院樞密使事牛溫舒出使國,婉言勸說宋國歸還所侵占的夏國領土。夏五月,皇上在散水原避暑。六月辛巳日,夏國派李造福等人來致謝。秋七月癸巳日,阻卜來進貢。甲午日,皇上去黑嶺。庚子日,在鹿角山打獵。冬十月乙亥日,宋朝與夏國和好,派遣劉正符、曹穆前來通報。庚辰日,任命皇叔、南京留守和魯斡兼任惕隱,任命東京留守、越國王耶律淳為南府宰相。十一月乙未日,任命謝家奴為南院大王,馬奴為奚六部大王。丙申日,舉行柴冊禮。戊戌日,發布大赦令。稱和魯斡為義和仁聖皇太叔,進封越國王耶律淳為魏國王,封皇太子敖盧斡為晉王,習泥烈為饒樂郡王。己亥日,參拜太祖廟。甲辰日,祭祀木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