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在一起生活,是人倫關係中重要的部分。與其有烈女,不如有賢女。天下有烈女這個名稱,不是什麼好事。《詩經》讚頌衛共的妻子,《春秋》褒揚宋伯的姬妾,那是出於不得已,隻好通過那樣來強調人倫的變化。遼國占據了北方,風化教育上比起中原來就要差些。整個遼代,也有兩位賢慧的女子,三位節烈的女子,從這也可以看出人心的本性跟世道也有不一致的時候。
邢簡的妻子陳氏,營州人。父親名陘,五代時官做到司徒。
陳氏剛剛到出嫁年齡時,已廣泛瀏覽並精通經典意義,她看過的詩賦,都能背誦,尤其喜歡吟詠作詩,當時人稱她為女秀才。20歲時,嫁給了邢簡。她孝敬公婆,家裏上下和睦,親戚族人都很推重她。她有6個兒子,陳氏親自教他們經籍。後來抱樸、抱質兩個兒子,都因為賢能,做到宰相的位子。陳氏死於統和十二年。睿智皇後聽說後,歎息痛悼,追贈她魯國夫人的封號,並且刻石碑來表揚她的品行。到了遷殯附葬的時候,派了使者去祭祀。人們評價她為貞靜柔順,婦道母儀始終沒有可疑處等等。
耶律氏,太師適魯的妹妹,小名常哥。小時候爽快聰明。有成人的樣子。等到長大,節操品行美好無暇,自己發誓不嫁人。她善於寫詩作文,從不馬虎。讀《通曆》,見到前人得失,都能頭頭是道地作出評價。
鹹、雍年間,她寫文章評述當時政治。大略說:“國君把百姓當作肌體,百姓把君主當作心髒。君主應當任用忠良賢明的人,臣子應當擯棄結黨;這樣,政令教育就能平衡,陰陽就能和順。想要讓遠處妯附,就應崇尚恩德;想要強國,就應減輕徭役賦稅。四端五典是治國教育的根本,六府三事是百姓的命根。過度奢侈可以作為警戒,勤奮節儉可以作為師表。廢棄彎曲人們不敢作假,揚顯忠誠,人們就不敢欺騙。不拘泥空門,尊崇裝飾那些土木(偶象);不想著邊疆(侵掠)浪費金銀財帛。滿的時候應當想著會溢出來,安全的時候一定考慮到有危險存在。刑罰都符合罪行,百姓就會勉勵著行善。不把遠方的東西當作寶貝,賢能的人就會到來。創建傳於萬代堅如磐石的事業,控製各部分強悍橫逆的心思。想要做屬下的表率,就先端正自身;想要治理遠方,就從朝廷開始。”皇帝都稱讚了她的文章。
當時的樞密使耶律乙辛喜愛她的才華,多次向她求詩,常哥贈給他回文詩。乙辛知道她譏諷自己,懷恨在心。大康三年,皇太子犯罪,乙辛誣陷她罪名,調查後沒有證據,得到豁免。正好她哥哥適魯貶謫到鎮州,常哥跟他一起去,經常穿粗布衣服吃粗糲的飯食。有人偶爾問:“為什麼這樣自己苦自己呢?”她回答說:“皇儲沒有犯罪都被廢棄,我們這些人豈能吃美食睡安穩覺!”到太子被殺害時,她不勝哀痛。70歲時,死在自己家中。
耶律奴的妻子蕭氏,小名意辛,國舅駙馬都尉陶蘇斡的女兒。母親是胡獨公主。
意辛姿色容貌美麗,20歲時,才嫁給耶律奴。事奉親人和睦族裏,以孝順恭謹聞名。曾經跟其他妯娌在一起時,大家爭著說要用滿足獻媚來博取大夫的寵愛;意辛說:“滿足獻媚不如用禮儀法度。”大家問她原因,意辛說:“用貞潔來修養自己,用孝敬來事奉長輩,用溫柔事奉丈夫,用寬厚來安撫下人,不要讓君子看見她輕佻不敬的地方,這就是禮儀法度,自然會獲得丈夫的重視。用滿足獻媚獲得寵愛,難道不會心中有愧嗎!”聽的人都很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