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鶯雖然年紀小,卻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嫣然是一副大姐大的派頭,一邊走一邊交待道:“狗兒哥哥,你頭次來,我要告訴你,李家莊有些人家不能去,我們都做了標記,你隻要看門口畫著鬼臉的,就不要進去,這些人家都有狼狗,而且主人也很壞。如果發現門口畫著笑臉,就是善心人家,不但可以吃飽,還能帶些出來。門口什麼都沒標記的,都是窮人家,隻要給點,我們就走,再多要他們也拿不出來。”
狗兒暗暗吃驚,他以前和爺爺一起討飯,可沒這麼多講究,聽鶯鶯說完,輕輕地“嗯”了一聲。
“到了,大家都分頭行動,一人一條街,晚了最後在村子中間的土地廟集合,我們再掃尾,千萬不要討重了,下次就沒得討了。”鶯鶯在村口又細細安排了一番,狗兒仔仔細細地聽著,鶯鶯安排完指著一條青石小巷,對狗兒道:“狗兒哥哥,你去這條街,這裏有一個善心的大戶你去討。記著,要哭,不要說太多的話。”
狗兒點了點頭,拖著掉了跟的棉鞋,沿著青石小巷走了進去,經過的第一戶人家正是一個富戶,青瓦屋舍,高門大院,門口還懸著一盞燈籠,屋頂冒著熱氣。狗兒仔細觀察,果然見大門的側壁上,極為隱晦地畫著一個鬼臉,狗兒加快步子,趕緊走開,朝下一戶人家走去,經過了兩三個破敝的院落,又來到一座大院前,與第一戶人家規格一模一樣,隻是門壁上畫著一個大大的笑臉。
狗兒咽了咽口水,站在大門前,緊張地攥了攥拳頭,抬手輕輕地扣了扣門,院裏立即傳來凶猛的狗叫聲,狗兒嚇得一哆嗦,大門開了,一個麵目和藹的老頭探出頭來,沙啞道:“誰呀?”
狗兒感覺這老頭很像自己的爺爺,真想叫一聲,但是頓了又頓,還是沒有叫出口,隻是眼巴巴地看著那老頭,慢慢地抬起顫抖的雙手。那老頭上下打量了片刻,歎了一口氣,說道:“唉!孩子,你進來暖一會兒,我去跟老爺招呼一聲。”
狗兒躲在那老頭身後往裏走,大門內側是一間門房,正是這老頭住的地方,狗兒默默地跟了進去。老頭看著狗兒,搖了搖頭道:“你別亂跑,就在這等著,我去問問老爺。”
狗兒點了點頭,乖乖地站在牆角不敢出去,不大工夫,那老頭回來了,笑道:“孩子,你命好,老爺是個大善人,正在用早飯,叫你進去哩。去了要給老爺磕頭,知道不?”
狗兒默默地點了點頭,跟著老頭又穿過一道門,來到一個四合院裏,正房裏一片歡鬧,老頭在門口招呼道:“老爺,那小叫花子來了,您看。。”
隻聽得一個溫和的聲音說道:“讓他進來吧,你也進來。”老頭趕緊跟狗兒招了招手,掀起厚厚的門簾,走了進去。
房間裏一片暖和,正堂上高懸著一副中堂畫,正是鬆鶴延年圖,地上燒著一個大火盆,火苗兒躥的老高。
“快過來給老爺磕頭!愣什麼神?”老頭見狗兒看得入神,趕緊拉了一把。
狗兒忙轉身朝著炕頭跪了下來,低下頭將雙手舉過頭頂。炕上一個老婦人道:“你看這孩子的年紀,跟咱們的翠兒一般大吧。唉,真是可憐!”又聽到一老者溫和道:“孩子,起來吧,喝口熱湯,暖暖身子。”
狗兒才站起來,向炕上看去,是一對麵目可親的老夫婦,身邊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丫頭,正端著一個瓷碗,睜大了眼睛好奇地望著他,炕沿上還坐了一堆年輕的夫婦,也是笑盈盈地看著他。
狗兒掃了一眼,連忙低下頭,退到門邊,低聲道:“謝謝大老爺!”
說話間,一個老媽子端了一大碗熱騰騰的米粥走了進來,遞到狗兒手裏,笑道:“老爺好善心,你快趁熱吃吧。”
狗兒雙手顫抖著接過大碗,又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心中酸澀,眼淚撲簌簌流了下來,那老媽子忙道:“別哭了,快吃吧,一會涼了。”
炕上的老婦人抹著眼淚,說道:“孩子,過來放在炕沿上,慢慢吃,別燙著。”
狗兒挪過去,將碗放在炕沿上,用破爛的袖子擦了眼淚,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會兒,一大碗粥就見了底。那老婦人又讓老媽子添了一碗,狗兒又吃完了,覺得肚子鼓鼓的,才低聲道:“我吃飽了。”說完又將碗裏的米粒,刨了個幹淨。
那看門的老頭見狗兒吃飽了,催促道:“吃飽了就走吧,讓老爺太太歇息吧。”
那老婦人又讓老媽子拿了兩個白麵饃,狗兒揣在懷裏,感激地鞠了一躬,轉身走了出去。在大門外,他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圈,將這座大院牢牢地記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