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福克Dr.1戰鬥機
“福克”Dr.1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7.19米 機長:5.77米 機高:2.95米
最大平飛速度:386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7865米
最大航速:185千米/小時 乘員:1人
武器裝備:2挺7.92毫米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占主導地位的雙翼戰鬥機相比,單翼機和三翼機顯得比較稀缺,當時比較著名的三翼機除英國的三翼機和德國生產的法爾茨Dr.1之外 ,就數福克Dr.1最為出名了。該機具有奇特的三翼外形和出色的機動性能,極其適宜與敵人進行近距離格鬥,因而獲得了許多技藝高超的飛行員的青睞,就連世界王牌飛行員“紅色男爵”——馮·裏希德霍芬也沒能抵擋住它的誘惑。
設計獨特
福克Dr.1研製於1917年春,在試製中,曾參考借鑒了英國的三翼機結構,同時大膽摒棄了繁雜的張線結構,其中上、中、下三層機翼僅靠左右各一根剛性支柱支撐,大大減少了飛行阻力。除此之外,其機翼的各層翼展自上而下呈逐層遞減趨勢,使其機動性能和爬升性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空戰中顯得格外靈活。
纏鬥之王
福克Dr.1雖然沒有大多數敵機飛得快,但其憑借其良好的纏鬥性能,在西部戰線上空仍出盡了風頭。由於它能以更小的轉彎半徑牢牢地咬住敵機的“尾巴”不放,直至將其消滅,甚至對稱霸一時的英國“駱駝”戰鬥機也構成了威懾。
戰績卓越
福克Dr.1型飛機的兩架原型機於1917年8月運往前線後,立即取得了良好的戰績。德國許多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主要戰績都是在Dr.1型飛機上取得的,如馮·裏希德霍芬擊落敵機80架、恩斯特·烏德特擊落62架、埃裏希·勒文哈特擊落53架、維爾納·福斯擊落48架、庫特·沃爾夫擊落33架。
“紅色男爵”
在駕駛福克Dr.1的飛行員中,最有名的就是馮·裏希德霍芬,他運用該戰鬥機的優勢,善於在空戰中占據有利位置,一擊置敵於死地,讓英法空軍聞風喪膽。空戰中,共擊落了80架英法飛機,保持了當時戰鬥機飛行員的最高紀錄。為了在空戰中顯示他的存在,他將自己的福克Dr.1塗成鮮豔的紅色,也正因為如此,他有了一個響當當的綽號——“紅色男爵”。 1918年4月21日,馮·裏希德霍芬在索姆河上空陣亡,年僅25歲。
早早退役
1917年10月末,岡塔曼和帕斯托兩位著名飛行員在戰鬥中因這種飛機強度不足導致空中解體而先後喪生,迫使德國空軍從前線調回全部福克Dr.1,對機翼進行修改補強,然後再次送回戰場參加戰鬥。因其機型在1918年已顯得過時,同時比起其他戰鬥機航速慢,高空性能差,所以在役僅有半年多的時間,就逐漸被更先進的福克Dr.Ⅶ所取代。
德國福克-沃爾夫FW 190戰鬥機
FW 190A-8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0.5米 機長:8.84米 機高:3.96米
最大起飛重量:4900 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654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1400米
動力裝置:1台1567千瓦BMW 801D-2型14缸星型發動機
武器裝備:2挺7.92毫米MG 17機槍;4門20毫米MG 151/20航炮,1枚500千克和2枚250千克炸彈
FW 1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天才飛機設計師庫爾特·坦刻的指導和設計下,它的性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該機仍然是競爭對手追逐的對象。該機於1939年6月1日試飛,原型機在加速度性能方麵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軍在試飛了所繳獲的Fw 190D9飛機後,認為它有效的平衡了各項戰術和技術性能,是德國最好的活塞式飛機。
叱吒天空
1941年秋天,FW 190戰鬥機首次參戰,就令英國皇家空軍感到棘手,不得不搬出“噴火”9型戰鬥機加以對抗。1943年8月17日,轟炸德國秀瓦因夫露特軸承工廠的美軍229架B-17轟炸機剛剛與護航的P-47戰鬥機分手,就遭到200架FW 190和100餘架BF-109的攔截。在這次戰鬥中,FW 109首次發射了W·Gr21大型空-空火箭彈。頃刻間數十架B-17撲向大地。這場戰鬥使盟軍戰鬥機的戰損率高達20%,迫使盟軍對德空襲暫停一個月。參加這次戰鬥的美國飛行員感歎說,這次戰鬥的戰術之狡猾,規模之大都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1944年12月,希特勒集結殘兵敗將在阿登組織了最後一次反撲,反撲主力即為650架FW 190。盡管這次戰鬥沒能改變希特勒滅亡的結局,但仍將盟軍的300餘架飛機肢解成碎片。
德國亨克爾He 162“火蜥蜴”戰鬥機
He 162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8.45米 機長:9.10米 機高:2.55米
最大起飛重量:2780千克 航程:620千米
最大飛行速度:890千米/小時(海平麵)
實用升限:12000米
武器裝備:2門20毫米機關炮,2顆120發炮彈
1944年下半年,以英國為基地的美國轟炸機對德國空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麵對製空權的喪失以及生產和運輸係統遭到嚴重破壞的局麵,德國空軍部提出一項研製輕型戰鬥機的計劃。該計劃要求新型飛機必須成本低廉、生產簡易、性能優秀並易於駕駛,以對抗盟軍對德軍的毀滅性轟炸。在多家競標企業中,亨克爾公司的He 162戰鬥機最終奪標。
結構特點
He 162戰鬥機的重量很輕、結構簡單、尺寸較小。機身為鋼管構架,外蒙鋁皮;機翼除有55度下反的翼梢外,均為木質結構,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為木結構;但裝備了當時罕見的彈射座椅,以避開發動機進氣口逃生,此外,還采用了三點式起落架。原型機He 126V1於1944年12月6日進行試飛。
缺陷諸多
1944年12月10日,一架He 162在飛行表演中失事。雖然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木結構使用的膠水存在質量問題,但同時也暴露了飛機在設計方麵的諸多問題。如由於設計倉促,發動機短艙和機身間隙狹窄,在缺乏整流的情況下,對尾部形成嚴重氣流幹擾;在高速飛行時,尾部經常出現難以捉摸的擺動。因此,最初的He 126戰鬥機根本不可能像德國官員想象的那樣,可以由國民駕駛,就是那些經過長期訓練的老飛行員也必須嚴格按照飛行手冊上的規定進行操作。
德國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
BF-109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9.92米 機長:9.07米 機高:2.50米
最大飛行速度:89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0000米
航程:700千米
武器裝備:1門30毫米機炮,2挺13毫米機槍
BF-10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生產時間最久的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1935年試飛到1967年正式退役,不管是在截擊、支援、夜間戰鬥、偵察、護航還是地麵攻擊方麵,BF-109都證明了自己優越的性能。該機於1935年9月進行首次試飛,1936年開始生產,首批生產型號為BF-109B,此後相繼有BF-109C、D、E、F、H、J、K、L、T、Z等多種型號問世,總生產數量超過3萬架。
研製曆程
1933年,希特勒組建了國防空軍部,要求4家德國飛機製造公司按要求分別設計一種新型戰鬥機。1934年夏天,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以輕巧的機體加功率強大的發動機作為基本設計導向,開始了新型戰鬥機的設計。由於該機采用了當時許多先進的技術,如下單翼、全金屬蒙皮、窄機身、可回收起落架、封閉式座艙等,以致空軍設計室的負責人烏迪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排名第二的王牌飛行員)認為它根本不是一架戰鬥機。1935年9月,在大批德國空軍技術人員的注視下,隻裝了1台英製克列斯特裏爾發動機的BF-109飛向藍天,時速竟達497千米。這次成功試飛,使BF-109戰勝了其他對手,被選中擔任德國空軍主力戰鬥機。
遭遇“噴火”
在不列顛之戰爆發前,BF-109鮮有對手。直至英國“噴火”式戰鬥機投入戰爭,BF-109才算遇到了勁敵。這兩種戰鬥機在總體性能上沒有多大差距,“噴火”式戰鬥機的水平較佳, 但BF-109則具有更高的爬升率、俯衝速度和升限,再加上德國飛行員豐富的戰鬥經驗和靈活的戰法,總體上仍占據上風。在空戰搏鬥中,BF-109的燃油噴射係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使飛機做大過載的機動動作,發動機也不會因離心力導致燃油供應不上而熄火。但受續航力不足的限製,BF-109最終隻能抱恨而歸。當從法國飛到倫敦上空時,BF-109隻有20分鍾的燃油可供與英國戰鬥機纏鬥,因此即使占據絕對優勢,時間一到也必須離開戰場,留下本應受其保護的轟炸機任由英國戰鬥機宰割。
造就傳奇
優良的技術性能,加上在長達近10年時間內擔任德國空軍主力戰鬥機,使BF-109成為傳奇性的戰鬥機,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傳奇性的優秀飛行員,其中最出名當屬阿道夫·格蘭德。1940年8月,在英國上空,格蘭德駕駛BF-109擊落了個人戰鬥生涯中的第17架敵機,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同時被任命為第26戰鬥機大隊指揮官。至1941年,他擊落的敵機已超過90架,於是年僅30歲的格蘭德被提升為德國戰鬥機總監,成為德國空軍中最年輕的將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共擊落敵機104架。
德國梅塞施密特ME-262戰鬥機
ME-262A-1a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12.51米 機長:10.6米 機高:3.84米
最大起飛重量:6390千克
實用升限:11450米 航程:1050千米
動力裝置:2台容克公司的尤莫109-004型發動機
武器裝備:4門30毫米機炮
在世界戰鬥機的發展史上,ME-262戰鬥機的地位絕對不容小覷,因為它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它那呼嘯著的噴氣式發動機和後掠式機翼曾不僅是戰鬥機發展的新方向,而且掀開了空戰史上新的一頁。雖然該機被身陷絕境的德國空軍視為最後的稻草,但是由於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投入戰鬥的,再加上飛行員對這種新式戰機的訓練不足,造成技術失誤,ME-262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德國失敗的結局。
有翅膀的魔鬼
1944年7月25日,英國皇家飛行員華爾中尉駕駛1架“蚊”式偵察機飛至慕尼黑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就在快要完成任務時,突然發現1架德國飛機在朝他的座機靠近,華爾立即加大油門掉頭飛走,按以往的經驗判斷,時速高達650千米的“蚊”式偵察機在這個距離是可以甩掉德國所有戰鬥機的。然而當他飛了幾分鍾回頭再看時,驚訝地發現德國飛機已經閃電般飛到了他後方的1000米處。憑借高超的駕駛技術,華爾咬牙將飛機俯衝到低空,德國飛機似乎不願意追到那麼低的高度,所以轉身飛走了。驚魂未定的華爾以最大速度返回後方機場,對蜂擁而至的戰友們高聲說:這不是飛機,是有翅膀的魔鬼。這架飛機就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架實用型噴氣式戰鬥機——梅塞施密特ME-262,它的外號叫“風暴鳥”。
速度超群
ME-262的最高時速達870千米,超過盟軍戰鬥機150—300千米,如此高的速度讓ME-262具有相當的優勢。很多次實戰證明,隻要盟軍第一波打擊沒有擊中的ME-262,它一般都能夠從容加速擺脫戰鬥。但如果處於優勢地位的是ME-262,盟軍的飛機則很難甩掉它,並很可能被其擊毀。以堅固著稱的盟軍B-17轟炸機飛行員表示,他們的電動炮塔的轉動速度根本無法適應ME-262的高速突擊,機槍手射出的子彈總是落在它們的後麵。
出手不凡
1944年7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德軍受到東西兩線夾攻。ME-262型戰鬥機成了德國的救命稻草,被裝上大炮、火箭等形形色色的武器投入空戰。1944年7月10日,ME-262型戰鬥機首次投入戰鬥,以優良的飛行速度,令同盟軍的螺旋槳戰鬥機飛行員大為驚歎。有的ME-262型戰鬥機上裝備的50毫米口徑火箭,能從轟炸機的機炮射程之外發射,對美國空軍轟炸機造成了重創。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ME-262型戰鬥機共擊落了100架以上的盟軍飛機。
意大利菲亞特CR.32戰鬥機
CR.32戰鬥機技術檔案
翼展:9.50米 機長:7.45米 機高:2.63米
最大飛行速度:360千米/小時 航程:796.6千米
實用升限:7549.9米 乘員:1名
動力裝置:1台菲亞特12缸液冷直列發動機
武器裝備:2挺12.7毫米機槍
20世紀20年代初,意大利工程師切萊斯蒂諾·羅薩特利設計的第一架戰鬥機的原型機——CR問世,1924年該機以CR.1的名稱正式投產。此後在CR.1的基礎上,相繼研發出了CR.5、CR.20、CR.30等型戰鬥機。其中CR.30采用了全金屬結構,共生產了124架。1935年由於更新的戰鬥機——菲亞特CR.32的出現,CR.30被迫停產。事實上,CR.32基本上為CR.30的縮小版,但由於不斷的試驗,使它的設計更加成熟,穩定性進一步提高。1934年,在完成首飛並轉交部隊進一步評估後,意大利航空部下令開始批量生產該機。
曾經的輝煌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後,12架CR.32被運至西屬摩洛哥的梅利利亞,裝備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空軍。1936年8月21日,1架 CR.32戰鬥機在執行護航任務時於科爾多瓦上空攔截並擊落了1架紐波爾52,首開西班牙內戰空戰擊墜記錄。此後在多次戰鬥中,CR.32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雖然在三年戰爭期間,CR.32不及梅塞斯密特BF-109聲名顯赫,但它一直是佛朗哥的主力戰鬥機。在這次戰爭中,它擊落了對手——西班牙共和軍空軍投入戰場的近半數飛機,其中包括蘇聯提供給馬德裏政府的I-15、I-16戰鬥機,以及速度更快的SB-2轟炸機。可以說,CR.32為佛朗哥的最後取勝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贏得了自己戰鬥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