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發祥地,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絢麗多彩的文化,自炎黃時期算起,至今已綿延五千多年,曆經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製後,開始步入現代文明並不斷延續發展。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由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眾多文化分支組成,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裏,每一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而熠熠生輝,讓華夏文明流光溢彩。祖國西南地區的羌族文化,便是這些明珠中光彩奪目的一顆。據甲骨文記載,羌族最早的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時代,被譽為“民族活化石”,擁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相傳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虞夏時期,有一部分羌人為了幫助大禹治理洪水而定居黃河以南,後被封為薑姓國。《後漢書·西羌傳》裏記載:“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薑姓之別也。

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在中國古漢語的發音中,“薑”和“羌”一致,由此可推斷甲骨文中提到的“薑”即是“羌”。自先秦時期起,西北的羌人因各種原因而遷入中原,以狩獵為生,隨獵物的遷徙而動,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後漢書·西羌傳》裏載有:“(羌人)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產牧為業……”隨著曆史的不斷向前發展,四川省成為羌族唯一的聚居區,羌族是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因其居住地多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而享有“雲朵中的民族”之美譽。目前,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縣、理縣、鬆潘縣和綿陽市的北川縣、平武縣等地,尤以茂縣居住人口為最多。

羌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其古老的民族文化無法通過文字記錄來傳承。千百年來,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主要是通過民族民間藝術、民族習俗和民族風情等形式而積澱下來並以豐富多樣的姿態加以展現的,如多聲部民歌、民族舞蹈、民族祭祀活動、民族服飾、飲食文化、民族建築等。

自羌人入蜀以後,所居之地道路不暢、交通閉塞,過著清貧而艱苦的生活,為躲避戰亂、保護族人,羌人在半山脊梁、交通要道、河穀台地以及村寨附近,就地取材用石塊和黏性很好的黃泥土築起一座座石砌的碉樓,用以預警和抵禦外敵入侵。這些石砌建築雖然看似簡陋,卻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結構勻稱、棱角分明、雄偉堅固、精巧別致,既是羌族原始宗教、藝術、文化的綜合體現,又是古羌文化的重要載體。石材的厚重與美感,營造出了羌寨民居建築獨特的文化色彩,給中國建築史文化及世界建築史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