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戰初期,蔣介石依仗其優勢的兵力,對各解放區發動全麵進攻,但在各戰場上均遭到慘敗。他經過一番準備,於1947年3月起,由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重點進攻的地區之一是山東地區。4月上旬,蔣介石糾集了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區殺奔而來,想要把解放軍擠出魯南地區。
新泰、蒙陰、青駝寺以東地區,是魯中解放區的腹地,群眾條件好,民兵組織堅強,在蔣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上已實行了徹底的空舍清野,並嚴密封鎖消息。該地區多為岩石山地,構築工事困難,但地形複雜,便於部隊隱蔽集結和穿插。
華野主力按軍委部署向萊蕪、新泰、蒙陰以東地區轉移後,敵軍果然乘機前行。敵人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不敢冒失前進,將部隊組成3個機動兵團,穩紮穩打,齊頭並進,尋找華東野戰軍決戰。他們轉遊了1個多月,找不到解放軍的一兵一卒,於是不費力氣就占領了解放區內的萊蕪、蒙陰、河陽等城鎮。這時,敵人一改“穩紮穩打”的方針,在敵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指揮下,敵人4個整編師和1個軍,不等其他兵團統一行動,冒冒失失向北推行。其中推進最快的是整編74師,差不多進到了坦埠。
在國民黨軍隊中74師是很有名氣的,是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一,受過美國軍事顧問的特種訓練,全部用美國武器裝備,戰鬥力比較強,被國民黨稱為“王牌軍”。國民黨吹噓說:“有10個74師就可以統一全國。”74師在國民黨軍隊中地位這麼重要,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指揮陳毅、粟裕決定,在粉碎敵人這次進犯中,要適時集中全力去消滅這個師。時間緊迫,華野由5個縱隊擔任圍攻任務。
5月11日,74師在向北進攻時,受到解放軍的阻擊。張靈甫發現解放軍各路大軍向自己壓來,不敢停留,迅速指揮部隊向後撤退。但解放軍緊緊地咬住不放,同時派出一支部隊迅速繞到74師後麵,插在它與25師中間。張靈甫知道,和其他部隊聯係切斷,會陷人被包圍的困境,因此在5月14日清晨指揮全師向南推進,企圖向25師靠攏。如果能突破臨蒙公路,就可以逃走。
解放軍前衛部隊2連接受了堵住74師去路的任務。經過一夜急行軍,2連搶占了公路南麵的285高地。74師趕到這裏時,2連火力已封鎖了公路。張靈甫指揮部隊發動了13次衝鋒,仍沒有成功。就在2連死守住山頭時,解放軍大部隊已壓了過來。張靈甫無路可走,隻得下令逃進孟良崮大山。
孟良崮群山連綿,溪流縱橫,72崮裝點其間,具有“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奇觀。這裏也是古戰場,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京方麵得到74師被圍的消息,大為吃驚。參謀長陳誠立即打電報給張靈甫,要他堅持3個小時,以等待援兵。接著,蔣介石親自飛到徐州督戰,下了死命令,要各路援軍在3小時內與74師會合。然而,解放軍已在各通道上布置了阻擊部隊,國民黨的增援部隊一個也不能接近孟良崮。張靈甫守了3天還是不見援兵的蹤影。解放軍一刻不停地進攻,迫使張靈甫的部隊壓縮起來,而且74師2萬多人的吃喝也成了問題,敵士兵們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