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43年,地球,斯堪迪那維亞半島附近海域。
屬於鹿特丹水下作業公司的大型打撈船金槍魚號上的人們正在緊張地工作著。在甲板上,水下作業總監傑夫正拿著一台個人信息終端在協調工作。
“劉典沐!水下機器人安裝掛鉤還沒完成麼?”傑夫衝著終端裏一個拿著遙控器的華裔喊了起來:“你和文斯頓在搞什麼,已經4個小時了!天黑之前潛水員不能下去的話,我們又得在海上多漂一夜了!”
“頭兒,剛才有個機器人的線路有點問題,於師傅和巴特先生剛修好!”劉典沐的手在遙控器上按了幾個按鈕:“還有三根鋼纜,頭兒你再給點時間。”
傑夫關閉了這個窗口,打開了終端和潛水員休息室的連接。“卡爾,徐,普裏安塔,渡邊,你們四個準備下去檢查!”
此時休息室裏,兩個亞裔男子一人拿著一台掌機玩得不亦樂乎,白人大個子嚼著口香糖在個人信息終端上看電影,而唯一的黑人則在拍著他的寶貝籃球。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太空——為了集中力量進行空間開發,2095年聯合國通過了二撤一退決議,即撤銷關稅,撤銷邊防部隊,帝製國家皇帝退位的決議。雖然之後有些曲折,但是這個決議還是在2113年徹底得到了執行。隨著2115年人類第一個外星移民點的建成,國家也成為了曆史。現在地球由以聯合國為前身的人類聯盟統治,整個地球被分成了西歐,中歐,東亞一區,北美西等22個區。科技的發展也給人們帶來了交流上的便利——從2111年開始,巴別塔計劃正式實施,每個人都會在顱骨上植入一枚小型芯片,它們將在用意念開啟之後進行工作,能力是把宿主聽到的所有語言轉化成母語。是的,當一個阿拉伯人和一個華裔聊天時,如果這個阿拉伯人關閉了芯片,他會聽不懂漢語,但是開啟之後在他聽來華裔就在說阿拉伯語了。正是這個計劃的實施,使得大量不同人種的協同工作成為可能。
雖然從太空往地球運送資源已經實現,但是成本依然難以控製。在地球的製造業需要大量資源的背景下,人們就開始把主意打到了一些原來很少考慮的地方——比如沉船。這些由於各種原因沉沒的老船將會在被拆解之後送入鋼鐵廠回爐。今天金槍魚號的任務就是把兩百年前由於戰爭沉沒的軍艦沙恩霍斯特號打撈上來。
徐光洋,東亞一區黃海邊長大的孩子。他的人生可以說非常的平凡——在接受了十年義務教育之後,他又在大連接受了三年的水下作業培訓,隨後在鹿特丹找到了一份潛水員工作。要說和其它華裔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他有四分之一的歐洲血統。但是在這個人種間通婚越來越多的時代,這也不算稀奇了。
“老樣子,我負責第3區的鋼纜檢查。”卡爾暫停了電影,把終端放在了沙發上:“渡邊,你跟我一起從右邊跳下去。”
瘦小的日裔男子按下了save,把潛水服的拉鏈拉到了領口處:“徐君,等會繼續狩獵大火龍。”
徐光洋點了點頭,把普裏安塔的籃球斷了下來:“我們負責一二區,走吧。”
今天的海麵和往常並沒有什麼不同,徐光洋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輕車熟路——按照公司章程,水下機器人作業完成之後必須由人潛水確認機器人的作業沒有任何問題,打撈作業才能開始。徐光洋調整了一下氧氣瓶,從梯子上跳進了海裏。
他跳進海裏之後還沒下潛幾米,就看到水下作業機器人一個個從水底上浮——這也意味著小劉他們的事情幹完了,輪到自己幹活了。他沿著一根鋼纜下潛,已經隱約能看到吸在底朝天的沙恩霍斯特號船底的巨大吸盤。
沙恩霍斯特號,二戰時恐怖的戰爭機器,在激烈的海戰中沉入了海底。雖然它的表麵彈痕累累,還有不少水生植物吸附,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當年的雄風。軍艦的話徐光洋也見過不少,其中最大的一艘是他在大連學習的時候和同學一起去觀摩12萬噸級太空巡洋艦星空級織女星號的升空儀式時看到的,這些大型宇宙軍艦雖然給人威嚴的感覺,但是比起二十世紀中葉之前的那些軍艦卻少了幾分猙獰。
“嘖嘖,這個大家夥送去拆解還真有點可惜呢。”徐光洋自言自語了一句,開始靠近檢查吸盤是否和船體合縫。這已經不是徐光洋第一次做這件事了——雖然水下機器人已經幾乎可以代替所有的人工作業,但是它們的程序並不是每一次都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以前徐光洋就發現過有機器人把吸盤吸在了已經鏽蝕的倉門附近。
“傑夫,一區的1到3號鋼纜,ok。重複,一區的前三根鋼纜,ok。”
徐光洋摸著船底向其它的鋼纜遊去,他沒有注意到的是,原本清澈的海水正變得渾濁……
幾分鍾之後,金槍魚號甲板。
“卡爾,回話!下麵到底什麼情況?徐?你能聽到我說話嗎?下麵不安全了,趕快上浮!”傑夫對著話筒大吼著,在他的身邊聚集了幾個焦急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