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中國科技競爭力位勢及差距上(2)(1 / 2)

科技進步必須依賴企業先進的技術來完成,企業才是技術進步的主體。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技實力僅是一種潛在的優勢。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企業必須具備國際創新能力才能在競爭中取勝。而在美國這個全球市場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獲得專利一直被視為企業國際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與此同時,進入全球500強企業作為國家旗幟性企業,其數量也常被作為國家經濟實力提升的重要指標。2010年中國(包括香港、中國台灣地區)共有54家企業入圍全球500強企業。為了反映這些企業的國際科技競爭力狀況,我們對比中國、韓國和美國進入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的各自前10名企業近5年(2006—2010)在美國申請的國際專利情況。中國前10強企業僅4家企業擁有美國專利,共計72件,平均每家公司7.2件。韓國前10強企業有8家企業在美國有專利申請,共擁有58382件專利,平均每家公司5838.2件專利。美國前10強企業均有專利申請,平均每家企業1512.2件,見圖4-3。

數據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www.uspto.gov)。

圖4-3 中國、美國和韓國前10強企業近5年平均美國專利申請

很顯然,從以上3個不同方麵的全球比較發現,中國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績,在總量上我們已經位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科技競爭領域,我們卻落後較大,形成了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倒掛”現象。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給我們造成了一係列的競爭弱勢:從經濟上看,出口低附加值的產品,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利潤率低;勞動力便宜,收入較低,相當人群沒有計提或者沒有提足社會保障;通過能源低價和土地優惠,吸引外資,能源短缺、碳排放和空氣、水等汙染嚴重,社會成本巨大;某些跨國公司和國外其他技術所有者,利用手中的技術專利等,收取高昂的技術轉讓費,獲得技術知識壟斷利潤。從國家安全看,航天技術、信息通信網絡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國防技術、能源技術、生物基因技術等等方麵的落後,也給中國國家信息、防衛、國土海洋等安全,帶來威脅。科技不進步,中國的競爭力就難以提高,國家安全利益也無法保障。在接下來的一節中我們將討論中國當前麵臨科技進步的比較優勢,這是未來中國科技進步戰略的基礎。

二、中國科技進步的五大比較優勢

中國經濟日益麵臨資源、環境的瓶頸製約,原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率”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知識、技術和創新已逐步成為發達國家經濟驅動的重要因素和國際競爭力的來源。因此,最直接的邏輯就是我們也要尋找路徑跨越到高附加值的產業部門中去,和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等具有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進行競爭。隨著時間的向前推移,中國經濟麵臨的資源和環境,以及外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向科技進步要發展空間和競爭力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科技進步創新發展戰略的製定迫在眉睫。本節中我們將從五個方麵討論中國科技進步的比較優勢,這構成中國未來30年科技進步的重要戰略條件。它們分別是:(1)科技進步的後發優勢;(2)科技進步的成本優勢;(3)科技進步的市場優勢;(4)科技進步的民間科技人才優勢;(5)科技進步的政策優勢。

(一)科技進步的後發優勢

經濟學界對科技進步後發優勢的討論經曆了半個多世紀(Barro & Xavier, 1997; Frantzen, 2004; Morris, 1971; 林毅夫, 2004)。普遍的觀點認為相對於本國的資源稟賦結構,發達國家隻能在技術前沿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承擔高風險進行技術創新。研究表明,技術研究99%的項目都是以失敗告終,僅1%能夠被產業化轉化為經濟價值。作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因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相對豐富,而用於投資技術創新,尤其是用於原始性創新的資本有限,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在選擇技術時會回避科技研發投入巨大,不確定性高的風險項目,所以具有後發優勢。即便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些新技術會付出高額價格,但是相比整個技術的研發費用來說也不會超過30%,如果將失敗的技術研發成本算上,那麼購買技術的費用不會超過發明這項技術所有成本的1%(林毅夫,2004)。具體來說,這種優勢導致作為初始技術水平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在未來的技術進步速度要比初始技術先進的國家快,從而經過一定時間的資本和技術積累,發展中國家將逐步改變和提升產業和技術結構,從而追趕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曆史上成功追趕上技術發達國家的例子均源於此,比如美國追趕英國,以及西歐各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東亞地區的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都是充分利用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進行學習,追趕並在某些技術領域趕超了發達國家。而根據專家的測算,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貢獻率1952—1957年為27.78%,1957—1965年隻有8.24%,1965—1976年僅為4.12%。改革開放後到21世紀初的30多年時間裏,我國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技術,科技進步貢獻率取得了巨大成就。從1978年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4%左右,上升到30年後的45%左右(周天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