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21世紀中美各自的國家利益及其衝突下(2)(1 / 3)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美國商務部2012年5月中旬裁定,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征收31%~250%的反傾銷關稅。盡管中國光伏業界對美國的貿易製裁早有預期,但這麼高的關稅,還是出乎業界之預期。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新能源行業被征收的最高關稅,而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將徹底喪失。

3.全球資源再分配觸及的美國國家利益

美國居民生活方式的特點是資源的高消耗:用地很多的住宅,大量使用淡水,奢侈性用電,家庭出行汽車化,消費品的過度包裝,許多產品一次性消費等等。近年來,美國汽車保有量在2.4億到2.5億輛範圍。據有關統計,美國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人均生產垃圾量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總人口從1億增長到2億用了52年,而從2億增長到3億僅用了39年,目前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比例雖然不到5%,但卻消耗了世界25%以上的自然資源。

按現在的速度,美國總人口到2040年時將接近4億。中國如果調整人口政策,2040年時,人口規模在14億左右。據聯合國人口司預測,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3億,在2100年達到101億。2040年估計在80億左右。屆時,中美兩國人口將占世界總人口的18%左右,如果那時中美人均GDP水平分別達到6萬多美元和7.5萬美元,美國生活方式不變,加上人口增長,而中國不轉變發展和調整生活方式,並向美國的生活方式攀比,中美兩國將消耗掉全球資源的75%。

當然,技術進步,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替代,新的礦產資源的發現,以及價格機製,終究會緩解上述全球資源再分配的矛盾。但是,技術進步的速度有多快?新的技術在成本和安全等條件約束下,能否產業化?鋼鐵這樣的材料能找到完全可以替代的材料嗎?等等,都充滿疑問和不確定性。新的解決方式的擴展往往不及需求增加的速度更快。

在21世紀的未來30年到50年中,不僅中美兩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在全球資源分配上發生激烈的利益衝突,中美之間也會在全球資源分配上發生各方麵的利益矛盾。一是資源再分配上,中美兩國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各自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爭取勘探權,投資、儲備和開采礦產資源;特別是技術成熟後,在公共海域勘探和開采有關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二是為保證資源供應的安全,各自將在全球海空領域布置維護資源安全通道的軍事力量,21世紀將形成一輪海空軍事力量的競爭。三是中國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和其他資源需求的上升,將拉動資源價格水平的上漲,其上行經濟體推動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攀升,會對相對下行經濟體的生產和消費等成本產生重要的影響。美國當然不會例外。

四、中美在外太空和環境利益方麵的衝突

中美之間,除了經濟利益方麵的衝突外,從一些領域重要程度看,一是由於信息材料等科技發達後,外太空領域的利用空間加大;二是全球環境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兩個方麵也會形成利益衝突。

(一)美國在外太空領域的利益與中國的衝突

人類社會獲得資源的領域,先是來自於陸地,那時,誰有了製地權,誰就控製了世界。如曆史上許多戰爭,隻要在陸地上有先進的武器和交通方式,就會成為世界大國。典型的如馬背上的民族,蒙古征服歐亞。後來海洋運輸技術和方式,成為重要的國際經濟發展動力。誰有了製海技術和位勢,及製海權,誰就控製了世界。19世紀和20世紀,一些重要的戰爭,都在海上發生。在早期發現新大陸,是航海技術發展與歐洲一些國家的領域擴張實現的。工業革命,是航海技術及方式與機器工業的合力所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