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合作素質:團隊時代的核心素質(2 / 3)

2.沒有全能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對於職工職業道德建設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評選和表彰獎勵,是對職工職業道德建設的加強和深化,能夠有力的推動全社會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評選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個人,必須具備以下標準:先進單位

(1)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必須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齊抓,在改革和發展中成績突出。

(2)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必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社會形象良好。

(3)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不但要有健全的職業道德規範與運行機製,其從業人員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4)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必須有廉潔自律,辦事公道,決策民主,密切聯係群眾的領導人員,領導人員在廣大職工群眾中威望較高。

(5)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必須在近兩年獲得過省、自治區、直轄市、部級或者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先進個人

(1)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必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

(2)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必須敬業愛崗,工作勤奮,勇於創新,奉獻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獲得了突出成績或者重大貢獻。

(3)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必須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廉潔公正,服務熱情周到,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4)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必須刻苦學習科學知識,不斷鑽研業務技術,精通技能技術,取得了突出業績或者成果。

(5)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必須在近兩年獲得過省、自治區、直轄市、部級或者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3.合作帶來互贏、共贏和多贏

職業理想亦稱“事業理想”,是理想的一種具體內容和形式,是指人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和向往以及在職業活動中所追求的事業成就和奮鬥目標,有時也指職業集體對職業(或事業)發展的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希望。職業理想是社會理想在職業選擇和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在人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前途有著重要影響。

職業理想是職業道德的靈魂。在職業生活中,隻有樹立崇高的、合理的職業理想,才能正確對待自己從事的職業,做到敬業、樂業、勤業,在職業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職業理想,這與人們在選擇職業時對職業的要求有關。一般說來,在選擇職業時個人對社會的職業要求有三個方麵,即維護生活、發展個性、承擔社會義務。以不同方麵為著眼點,就形成了不同層次的職業理想。僅僅從維持生活出發,隻能形成低層次的職業理想。僅僅從發展個性出發形成的職業理想,雖然也會產生一定的動力,在職業工作中可能幹出一些成績,但是一旦個人發展的需要與社會需要發生矛盾時,就有可能以發展個性為由,做出不利於社會、他人的行為選擇。隻有以社會義務為基礎同時兼顧上述兩個方麵,才能樹立崇高的、現實的職業理想,這一職業理想也才能成為良好職業道德追求的精神動力。

社會主義社會為人們充分選擇和實現高尚而有價值的職業理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有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為指導,有各行各業無數先進、模範人物為榜樣,每個有誌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者都有希望成為某種職業的專家或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先進工作者。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職業和工作雖然千差萬別,但隻要能夠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都是有價值的、光榮的事業,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對社會所作的貢獻都會受到尊重,人們的職業理想也能得到實現。

4.融入團隊才能發展

職業態度主要是指勞動態度。勞動態度不單指勞動者的主觀態度,也揭示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客觀狀況、參加社會主義勞動的方式。

人們的勞動態度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這些因素有主觀方麵的,也有客觀方麵的。主觀方麵的因素有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念、受教育程度、文化專業技術水平、勞動能力、興趣愛好等等。客觀方麵的因素有生產資料的所有製狀況、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地位、產品的分配方式、勞動者具體勞動的內容、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等等。

職業態度的好壞可以體現出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係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職業態度的要求是:

端正

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每個人所從事的職業都是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工作隻有性質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不論任何人,首先要有一個端正的職業態度,否則,什麼事情也做不好。而且職業態度的好壞成為對人們進行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勞動貢獻的大小也就成為衡量人們職業道德價值的標準。

謙和

對人要謙虛和藹。和藹可以使人感到至親至善至美。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應做到說話和氣,對人親熱,有問必答,有錯必改,百問不煩。這是職業態度的起碼要求。

誠實中肯

對人對事要誠實中肯,不弄虛作假,不欺騙人,更不敲詐勒索。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在社會服務中,要誠實守信,表裏如一,言行一致。

克服職業態度中的不道德行為

當前,在職業態度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些部門和工作人員,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群眾有問題找上門來,他們不是熱情接待,而是態度生硬,“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在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端正職業態度的同時,必須采取教育、紀律和法製等手段,同職業態度中的不道德行為進行不懈的鬥爭。

5.摒棄個人主義

職業責任是指行業和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對社會和他人所負的職責。社會上的每一個行業都對社會或其他行業擔負著一定的使命和職責,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也對本職工作擔負著一定的職業使命、職責、任務。職業責任往往是通過具體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職業章程或職業合同來規定的。能否履行職業責任,是一個職業工作者是否稱職、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的根本問題。

一般說來,責任就是義務,職業責任就是職業義務,這兩個概念是相同的,但職業責任、職責義務與道德義務並不完全相同,它們之間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它們的聯係主要是指:都要求從事一定職業活動的人們必須敬業樂業、積極工作、努力完成自身職業所賦予的各項任務。它們的區別主要是:第一,職業責任、職業義務是靠外在的強製力量推動人們的職業行為。如果一個人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職業責任與義務,就要受到政治的、經濟的或法律的製裁。道德義務則是在人們的內心信念驅使下自覺履行的,雖然有時強大的社會輿論也會對人的行為產生重大作用,但這和外在的強製和政治、經濟、法律的強製有著不同的性質。第二,履行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與得到某種權利或報償緊密聯係,而履行道德義務不是為了權利和報償。在道德上盡義務,就是要自覺地做出有利於他人的、有利於社會的行為;當個人利益與他人或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時,就要犧牲個人利益以實現他人或社會的利益。所謂道德義務,就是人們自覺認識到的並自覺履行的道德責任,它高於職業責任與職業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