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能力素質:馳聘職場的通行證(1 / 3)

1.能力是職場的第一鐵律

職業榮譽就是對職業行為的社會價值所作出的公認的客觀評價及正確的主觀認識。它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方麵是指社會用以評價勞動者行為的社會價值的尺度,也就是對勞動者履行職業責任的道德行為的讚賞和評價;另一方麵是指勞動者對自己職業活動所具有的社會價值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良心中所包含的自愛和自尊心。

職業榮譽所包含的兩個方麵是相互聯係和相互影響的。對某種職業行為的公認與褒獎,作為社會評價的尺度,是社會的輿論,是榮譽的客觀基礎;在個人意識中的榮譽的意向,則是社會評價的主觀感受和自我評價,是通過社會輿論把客觀的評價轉化為主觀的意向。從客觀方麵說,榮譽是社會對一個人履行職業義務的德行和貢獻的評價,是道德行為的價值體現或價值尺度;從主觀方麵來看,職業榮譽是職業良心中的知恥心、自尊心、自愛心的表現,它能使職業勞動者自覺地按照客觀要求的尺度去履行職業義務,寧願做出自我犧牲,保持尊嚴、榮譽和人格完美,也不願違背良心,做出可恥、卑劣和損害人格的事情。

職業榮譽與職業義務緊密聯係在一起,不履行職業義務,也就談不上職業榮譽。如果職業勞動者認真履行職業義務並做出了貢獻,必然會得到社會的肯定與褒獎;社會的肯定與褒獎又反過來強化這種行為,促使職業勞動者更加認真地履行職業義務,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職業榮譽與職業義務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之所以強調職業榮譽,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把社會對於職業道德的客觀評價轉化為廣大勞動者的自我評價。這樣,勞動者就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業義務,全心全意做好工作,即使沒有得到表揚,但內心卻無愧地得到安慰與滿足。

2.業績是能力最好的證明

職業作風是指職業勞動者在其職業實踐和職業生活中所表現的一貫態度。在人們的職業活動中,職業作風作為一種習慣力量,支配著職業勞動者的思想和行為。人們一旦形成良好的職業作風,就能在其職業活動中自覺按照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行事,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一個職業集體有了優良的職業作風,就能互相教育、互相影響、互相監督、形成風尚,使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得到發揚,使不良的思想、行為、品質受到抵製。

職業作風是職業道德的重要範疇。社會上各種職業都有自己的作風,作風都包含著道德的內容。職業作風是人們在長期職業實踐中自覺地培養起來的。職業作風的好壞,決定於人們的思想和目標。確立了崇高的目標,在實踐中就會形成優良作風;反之,如果思想上腐朽沒落,必然產生腐敗作風。

職業作風是一種巨大的無形的精神力量,對職業勞動者的行為影響很大。一個具有優良作風的職業集體,能夠感召人們去戰勝困難,取得勝利。一個有許多缺點的人,加入這樣的集體,可能會被改造過來,變得作風正派。相反,一個職業作風敗壞的職業集體,也可能會把一個單純或正派的人毒害成為一個腐化墮落者。

樹立好的職業作風,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忠誠坦白、平等待人,發揚民主、團結互助。勞動者在職業實踐活動中既為社會、為人民提供了服務,實現了社會價值,從而也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3.適應能力:適者才能生存

在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規範都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作為社會主義新型社會關係的反映形式,具有廣泛的社會性,能為大多數職業勞動者所接受和自覺遵守,從而在調節人際關係中發揮出更大的社會作用。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內容比較豐富,在不同的層次上以及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國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就是《公民道德建設及實施綱要》提出的:“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它從社會主義事業和集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對我國各行各業職業勞動者提出了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是調整人與人、人與集體相互關係的基本要求,是判斷人們行為的是與非、善與惡的一種標準。

所謂愛崗敬業,就是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腳踏實地,不怕困難,艱苦奮鬥。忠於職守,團結協作,認真完成工作任務。鑽研業務,提高技能,勇於革新,做行家裏手。

所謂誠實守信,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用誠實的勞動獲取合法利益。講信用,重信譽,信守諾言,以信立業。平等競爭,以質取勝,童叟無欺,反對弄虛作假、坑蒙欺詐、假冒偽劣。

所謂辦事公道,就是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秉公辦事。處理問題出以公心,合乎政策,結果公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保護弱者。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反對以權謀私、行賄受賄。

所謂服務群眾,就是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需要,為群眾排憂解難。端正服務態度,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為群眾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反對冷硬推托、吃拿卡要,抵製不正之風。

所謂奉獻社會,就是有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發展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承擔社會義務,自覺納稅,扶貧濟困,致富不忘國家和集體。艱苦奮鬥,多做工作,顧全大局,必要時犧牲局部和個人利益。反對隻講索取、不盡義務。

4.執行能力:超越平凡的前提和保障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規範。愛崗就是安心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是愛崗的升華,它表現為對職業工作一絲不苟,把自身與職業工作融為一體。顯然,一個人隻有愛崗,才具備了合格勞動者的基礎條件。要在職業道德上追求完善和提高,還必須敬業。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與核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規範,也是職工職業道德建設的首要環節。一個人隻有愛崗,他才具備了合格勞動者的基礎條件,而要使這個基礎條件得到提高與完善,則必須敬業,愛崗與敬業是密不可分的。

愛崗是合格職工的基礎

所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並能夠為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盡力。按通俗說法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無數的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都是愛崗的模範,但這並不等於說,愛崗敬業是高不可攀的職業道德要求,隻有先進人物才能做到。愛是一種情感,某種愛的情感的形成既取決於客觀對象,更重要的還在於行為主體的心境和態度。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不乏這樣的親身經曆:你若心存成見、先入為主,就會對外物生起厭惡之情;你若改變心境、端正態度,就會發現一片新天地。對待職業崗位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愛和敬的潛能,隻要改變消極無為的態度、得過且過的行為方式,就會對崗位和職業勞動產生無限興趣和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