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從洛陽逃出來的,一路上提心吊膽生怕被人暗害,所以,呂家兄弟的熱情讓他很懷疑是別有用心。在屋內休息時,他忽然聽到後院傳來“沙沙”的磨刀聲,還有人在小聲說話:“把它捆起來殺了怎麼樣?”
曹操疑心大起,立即拔出劍,衝出房門,見人就殺,不由分說把呂家人全殺了。等他稍微冷靜些時,發覺呂家兄弟原來是準備殺豬招待他的,曹操這才知道殺錯了人,心裏很懊悔。但錯誤已成事實,也沒辦法了,曹操縱身上馬,繼續趕路。
路上,曹操正好遇上了買酒回家的呂伯奢,呂伯奢見曹操不吃飯就要走,覺得內心過意不去,哪裏肯依。曹操殺了呂家人,心裏本來還有些懊悔,一見呂伯奢,心想麻煩了,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要誤我大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起殺了以除後患。
於是,曹操再次拔出劍,不由分說把呂伯奢也殺了。
殺了呂伯奢,曹操仰天長歎,“也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要叫天下人負我。”
從此,曹操將“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要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當作了自己的座右銘,史家也因這句話將他稱為“奸雄”。
將皇帝當令牌
曹操起兵不久,還在青州剿擊黃巾軍時,他手下的謀士毛玠就替曹操製定了一個長遠的戰略方針,其說:“如今天下分崩,皇帝流離,人民百業全廢,饑寒交迫,棄家流亡,政府沒有一年的存糧,人民沒有安居的保障,這種情況不可能長久不變。奉行仁義的軍隊,才能取得勝利;擁有豐富的資源,才能鞏固自己的地盤;我們應該尊奉天子,才有資格號令其他割據的首領;努力推行耕田種桑,才有能力積存糧食草料,如此,霸王事業可以成功。”
當時,李傕、郭汜控製長安後,因內部爭權奪利而互相攻戰,打了幾個月,死傷數萬人,長安又遭受了一次洗劫。漢獻帝為李傕所劫持。這時漢獻帝的嶽父董承,聯合了各地軍隊的力量,打敗了李傕,把漢獻帝奪了過來,再回到洛陽。
洛陽早被董卓燒毀,到處斷垣斷壁,野草叢生,不要說是宮室,連稍微像樣的房子都沒有,漢獻帝和文武官員,隻得搭幾個草棚遮風避雨,但吃食仍不能解決,不要說糧食,就連野菜也很難找到,不少官員餓死在牆腳、路邊。
而各地的軍閥正忙於擴大地盤,誰也不來管這個有名無實的漢獻帝,各地軍閥的混戰又加劇了百姓的苦難。原來的義軍被鎮壓了,又有新的義軍組織起來了,他們仍打著黃巾軍的旗號。其中青州(今山東一帶)的黃巾軍勢力很大,他們攻下了兗州,殺死刺史劉岱。
再說那個單獨與董卓交戰的曹操,脫離了袁紹為盟主的聯軍後,南下揚州擴充勢力。他北上徐州,聽說劉岱戰死的消息,立即派部將陳宮到兗州遊說。兗州的官吏紳士畏懼黃巾軍勢大,也想借曹操的力量來抵擋一陣,於是他們擁曹操為兗州牧,曹操為立牢腳跟,就把精力集中到鎮壓黃巾軍上。
開始,曹操常打敗仗,起義軍也有很重傷亡。半年後,形勢逆轉了,義軍雖然人多,但軍糧難以維持,曹操趁機逼降,他軟硬兼施,答應給予各種優惠條件,青州黃巾軍終於全部投降,曹操從中選拔了身強力壯的人員,補充自己的部隊,人數號稱30萬之眾。從此,曹操不僅有兗州作根據地,而且兵力也大大加強了,與當年陳留起兵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與此同時,在冀州的袁紹,在南陽的袁術等軍閥,也發展了勢力,他們都覷視皇帝的寶座。那時候,漢獻帝已名存實亡。但“名存”也是一種資本,有人向袁紹建議,要他接納獻帝到冀州來。袁紹妄自尊大,根本沒把這個空頭皇帝放在眼裏,認為有他沒他都無所謂。
這時,曹操正駐兵在許城(今河南許昌),他對如何對待獻帝這個空頭皇帝頗費躊躇,就召集親信和謀士來商量。
謀士荀彧說:“從前晉文公發兵把周襄王送回洛邑,成了霸主;漢高祖為義帝發喪,打敗了項羽,使天下人心所歸。這樣的事例,在曆史上不勝枚舉。現在皇上已到了洛陽,困苦不堪,將軍如果把皇上迎來許城,正是順從了人們的願望,如果我們不去迎接,早晚有人去迎接,我們豈不錯過了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