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1 / 2)

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於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以英、法、俄為核心的協約國和以德、奧匈、意為核心的同盟國兩大集團有關國家紛紛參加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8月,戰爭席卷了歐洲大陸。7月31日~8月1日之間的午夜,德國大使龐爾塔利斯伯爵向威廉二世皇帝提出最後通牒,到了限期時,德皇對俄國宣戰。從那時起,歐洲墜入了血海之中。此後,俄國宣布支持塞爾維亞,德國對俄國和法國宣戰,英國以德國侵犯比利時中立為由對德宣戰,奧匈帝國亦對俄宣戰。加入同盟國方麵作戰的還有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日本、羅馬尼亞、美國則站在協約國一方。主要戰場在歐洲,共有東、西、南三條戰線。西線是英法對德戰場,東線是俄國對德奧戰場,南線是俄國和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戰場。8月末,8個國家的1700萬人卷入了全歐洲大戰,戰爭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馬恩河戰役

德國和英法兩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在法國的馬恩河地區進行了一次激戰。它與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並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影響最深遠的三大戰役。1914年9月5日,法國和英國軍隊在從巴黎到凡爾登一線轉入進攻,使逼近巴黎的德軍在馬恩河一帶遭到沉重打擊。參加這次戰役的有法英6個集團軍,德國5個集團軍,共200萬人。法英軍在法軍東北戰線總司令霞飛的指揮下,在7日和8日的激烈戰鬥中重創德軍主力第一和第二集團軍。10日德軍戰敗,撤退到艾納河一帶。德軍總參謀長赫爾穆特·毛奇被撤職,由埃裏希·法爾根漢接替。這次戰役完全打破了德軍迅速攻占巴黎、在4~6周內打敗法國的夢想。雙方損失慘重,各傷亡20多萬人。到12月底,西線雙方由運動戰轉入了陣地戰,戰爭轉入對峙狀態。進入曠日持久的陣地戰,這對陷於東西兩線作戰,同時對付俄法兩國的德國來說,極為不利。

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帶有轉折性意義的戰役。從1916年2月21日開始至12月18日結束,持續約10個月。1916年,德軍把戰爭重點移回西線,並選中凡爾登作為進攻目標。2月21日,德軍7個集團約28萬人在20多千米長的戰線上對法軍固守的凡爾登要塞展開猛烈進攻。法軍總司令霞飛任命貝當將軍為凡爾登戰線的法軍總司令,盡一切力量擊退德軍的進攻。德軍多次進攻,發射了200多萬發炮彈,並且大量施放毒氣,奪取了法軍的一些陣地,但始終未能突破防線,戰場卻成了“屍體高地”。後來,俄軍在東線發動進攻,德軍不得不抽調15個師的兵力前去救援。德軍對凡爾登的攻勢鋒芒減弱,到9月就完全停止。法軍在9月3日發動反攻,到12月初奪回了部分失地。雙方共有約70萬人陣亡。

曆史趣聞

·德國的毒氣戰·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西線戰場首次使用毒瓦斯。在比利時依普爾運河戰線上的德軍順著風向施放毒瓦斯,頃刻間,身處最前列戰壕中的法國士兵就看見濃烈的黃煙從德軍的戰場上升騰而起,並緩慢地向法軍陣地飄移。煙霧在法軍陣地上造成毀滅性的後果。許多士兵當場喪生,部分士兵雖然逃離霧區,但他們所吸入的毒氣幾分鍾後也使他們麵部呈黑色,咳血死亡。這次毒氣進攻是在6千米長的戰線上進行的。

日德蘭大海戰

1916年5月31日~6月1日,英、德海軍在丹麥日德蘭半島以西的斯卡格拉克海峽的北海海麵上進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海戰。英國出動了艦隻150艘,德國動用艦隻101艘。英艦雖占優勢,但相較於德艦被擊沉11艘,損失2500人,英艦更是損失14艘艦船、6000海軍。大戰開始以後,德國海軍一直把主力留在基地內,避免同占有優勢的英國海軍決戰。而英國海軍加強海上封鎖,對德國經濟影響很大。因此,德國海軍決定展開此次海上進攻,以打破英國海軍的封鎖,但未能成功。在這次海戰之後,德國海軍除了加強潛艇戰外,再不敢進行較大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