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理論的升華和鼓吹,不可能消除事物固有的矛盾。"北京工讀互助團"成立不久,種種不可克服的矛盾就日益呈現出來且日趨尖銳化,其中以第一組尤為突出。一是經濟上的困難。電影辦了一個多月,看的人多少不定,一連幾天生意冷落,不得已隻得停止;食堂則是事少人多,人不敷出。每日虧本兩元,連在食堂做工的幾個人的飯都沒得吃;洗衣辦了兩個多星期,僅僅收人70多枚銅子,特別是開工的幾天,專門洗自己的衣服,等到去收外麵的衣服,一連收了三四天,還不到20件,"齋夫收來的衣服,暗地裏仍舊送原來的洗衣局去洗",不得已也隻好把洗衣停止了;印刷業主要經營印信紙和信封兩種,辦了一個多月,僅賺3元錢。由於經濟上賠累,募籌來的款子很快也被用光,日常生活已難以維持下去。第二,組內思想分歧和感情不合。團員們來自各方,思想自然很不一致,所以每一問題發生,必有很激烈的辯論。"因為討論共產問題,主張不合,自願退團者五人",後來討論家庭問題,退團者也有一人。有些很激進的團員,抱著一種很美好的理想,主張可以試驗的都試驗起來,做一個理想社會的模型,得一個改造社會的方針,但在具體步驟和方法上,卻脫離社會實際,一味浪漫。一些團員認為,家庭是萬惡之源,非打破不可,"脫離是打破之先聲"。於是對於以前已婚的或訂約未婚的,一概主張和對方脫離關係,以致離婚的離婚,解約的解約;又認為既然實行共產,當然也就不應當有金錢供給家庭,而家庭的供給自也不能領受,所以要脫離家庭。還有一些團員認為學校是資本階級的私產,校長教員是資本家的雇員,一般學生是資本家的子弟,主張脫離學校。這種無政府、無強權、無法律、無宗教、無家庭、無婚姻的團體小組織生活自然也無法在社會上久存。由於經濟的壓迫和人心的渙散,互助團的團員對於團體的熱情煙消雲散,勉力撐持到3月23日,工讀互助團第一小組開會,"議決各人自由另找工作,工讀互助團的主張,從根本上推翻!"第一組解散後第二組也跟著解散,第三、第四組勉強維持了幾個月後也銷聲匿跡。"北京工讀互助團"暴露出的重重矛盾和第一、二組的解散,對"工讀互助"運動和"新村"試驗形成了嚴重的挫傷,成為空想社會主義在中國破產的重大標誌。至於其他各地的工讀互助團,到1920年下半年也都已進入尾聲,有的則還在籌備期間便無下文了。工讀互助團實踐的破產,證明了和平的漸進的方法必須代之以急進的激烈的方法,謀社會整體的改造;證明了空想必須代之以科學的理論。它促使廣大的先進知識分子勇敢地邁向科學社會主義。工讀互助團失敗以後,文化思想界的統一戰線也由此而更加走向分化:有的進一步接受唯物史觀,走向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行列;有的走上"科學救國"、"教育救國"、"音樂救國"的道路,在某些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終成大家;還有的邁向國家主義派和其他反人民隊伍的行列。工讀互助團由此成為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略去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