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反光鏡
母親懷胎十月生下自己的孩子,仔細想想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哪個地方是曾經寸步不離呆上十個月之久的呢。與母親的那種聯係、那種感覺,甚至那種味道都會讓人迷戀。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戀母情結,母親給予的像是一張溫床,滋生著人最難忘懷的牽絆和情愫。
下麵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年紀相差17歲的“姐弟”,其實在當今社會都有點母子的味道,況且是在早婚早育的封建時代。一個老皇帝忽然看上了哪家的黃花閨女,於是接入宮中成了妃子,這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有哪個皇帝會看上個半老徐娘呢?事情確實有些怪,作為一國之主,放著天下那麼多的漂亮女人不要,卻看上了比自己大17的宮女,而且這個宮女的外貌也並不是什麼國色天香,有人這樣形容她:“萬氏身體肥胖,與纖弱相反,而獲異眷,就像楊玉環得寵於唐明皇一般!”但是,這也不是在以胖為美的唐代啊!
他們就是,大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他曾經的“保姆”、後來的貴妃萬貞兒。
而萬貞兒本是朱見深的祖母孫太後的宮女。因為她懂事乖巧,很得孫太後的喜愛。在正統十四年,19歲的萬貞兒被派去照顧年僅兩歲的朱見深。
明憲宗朱見深說來也是個苦命的孩子。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兩歲時,在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被擄走。朱見深的叔父朱祁鈺暫代皇位,被稱為明代宗,而朱見深被立為太子。但是,這次立儲顯然隻是權宜之計。在他的叔父根基逐漸穩固並控製了整個政權之後,就立刻尋了個由頭廢掉了朱見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朱見深被改封為沂王。
名為沂王,實質跟現在明星的“雪藏”一樣,而且這樣的黑暗時期不知何時是個頭。皇宮中到處是見風使舵的小人,而對於一個沒有“前途”可言的孩子,又有誰會去理睬呢,況且叔父的眼線無孔不入,四周到處都充斥著敵意和不安。這時,隻有自小服侍自己的萬貞兒依然不改初衷,盡心照顧。
以一個孩子的眼光去見證陰謀算計、世態炎涼,周圍的黑暗被無形的放大,小小的身軀此時抓到了一顆救命稻草,對自己不離不棄、全心全意。於是,自己沒有那麼害怕,而對此形成的依賴卻伴隨其一生。惡劣、窘迫之下的那絲溫柔又怎能隨便舍棄?就算她沒有那麼美,但溫柔安心的感覺隻有她才能給予。
而熬了幾年後,朱見深終於重見天日了。他的父親明英宗複辟成功,10歲的朱見深也再次被立為太子。被“冷落”了多年的朱見深,又重新得到了眾人的關注。所有人都想討好大明朝未來的天子,但是,朱見深看到了自己被廢時那些人的嘴臉,又怎會輕信旁人之言呢?
他一直記得自己被廢時的遭遇,因而格外感念萬貞兒的恩德。而萬貞兒當初的舉動是出於忠誠,還是正義,無人得知。但是,對於未來天子朱見深而言,萬貞兒成了他最信任、最親近的人了。
朱見深漸漸長大了,開始接觸男女之事。按照規矩,每位皇子在大婚之前都會有一些“性夥伴”。而這批人,大多都是一些模樣標致而又年輕的宮女。如果幸運,能生下一男半女,將來搞不好也能混個名稱;如果不幸,沒有生子,就隻能繼續做自己的宮女了。而朱見深,這時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品味,眼睛掃過眾多年輕漂亮的宮女,卻又一次把眼光放在了萬貞兒身上。從兩歲開始照顧自己的乳娘變成了“性伴侶”,朱見深和萬貞兒的關係出現了質的飛躍。最後,他們的那種關係,就算朱見深自己也很難講清楚到底是什麼吧?是主仆,還是母子?反正不管怎樣,肯定不能稱為是單純的男女之情。也許是這幾種關係的綜合吧!這樣,才能使朱見深無視萬貞兒的年老色衰,容忍她的囂張跋扈,給予她非同一般的地位和寵愛。此時的朱見深既像一個深情的丈夫,又像一個孝順聽話的“兒子”,儼然把戀母情結發揮到了極致。
朱見深18歲時,明英宗朱祁鎮去世,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他立刻就給了萬貞兒正式的名分,成為朱見深後妃中的一員。當然朱見深想給萬貞兒的並不是這後妃的名號,而是一國之母的名號。可畢竟萬貞兒出身低微、資質平庸,年齡又大,無論哪點都不具備母儀天下的資本。早在朱見深還是太子時,朱祁鎮就為他挑了幾個妃子,個個家世清白、才貌出眾,而且還很年輕。可這些哪能入得了品味特殊的朱見深的法眼,但身為一國之君,權利再大,立國母是國家之大事,也不能由著他一手遮天。萬般無奈,各方壓力之下,16歲的吳氏成為了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一任皇後。
當然,在朱見深的心裏,又怎麼會忘記萬貞兒,立後歸立後,對萬貞兒仍是百般寵愛。但是,這個皇後,顯然沒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一日,她看不慣萬貞兒的驕縱無禮,就端起皇後的架子,下令打了她一頓。本來作為掌管後宮的“執法權”的皇後,打一個小小的妃嬪,別人也是說不出她任何不是的,況且是萬貞兒有錯在先。可是,她打的卻不是一般的妃嬪,在朱見深的眼裏,這個妃嬪的一根頭發都比她國母的性命來得重要。事發不久,萬貞兒被打一事就傳到了朱見深的耳朵裏,聽到自己心愛的女人被一個剛娶來的女人給打了,氣憤極了。而對於立後之事,那些權臣的刺耳的言辭猶在耳邊,而這正好找到廢後的理由了。於是,他先到周太後那狀告吳氏品行不端,還費盡心思地把相關的人全部審訊了一遍,來尋找皇後的不是。但就在朱見深苦於找不到證據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正好促成了他廢後的主張。先皇明英宗的親信太監牛玉“招供”:吳氏為後,是他臆造英宗的遺言,是吳氏的父親吳俊送了銀兩給他,他才鬥膽假傳了聖旨,而英宗真正中意的太子妃並非吳氏,而是王氏。
於是,廢除吳氏皇後變得順理成章了,明憲宗立刻就頒了一道廢後的詔書:“先帝為朕簡求賢淑,已定王氏,育於別宮待期。太監牛玉輒以選退吳氏於太後前複選。冊立禮成之後,朕見舉動輕佻,禮度率略,德不稱位,因察其實,始知非預立者。用是不得已,請命太後,廢吳氏別宮。”就這樣,吳氏結束了她為期不到一個月的皇後生涯。
走了一個吳氏,按照先王遺詔,理應由王氏頂上。而通過吳氏的慘痛經曆,王氏對自己的角色扮演也就很明白了——皇帝喜歡的人是萬貞兒,自己隻不過是一件封住悠悠眾口的擺設而已。
其實,王氏性情溫順,寬厚待人,與萬貞兒也鬧不出什麼矛盾,總算相安無事。就這樣平穩無波地過了兩年,37歲的萬貞兒喜得皇子,也是朱見深的第一個兒子。母因子貴,萬貞兒也就被封為了貴妃,而朱見深更是承諾孩子將來就是太子。而且,萬貞兒的家人也得以晉升,父親萬貴官至錦衣衛都指揮使,哥哥萬通封指揮使、萬喜官至都指揮同知,就連大學士萬安都跑來跟她套近乎,認她做姑媽。於是,萬家全因這小皇子而個個平步青雲,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按理說,這樣萬貞兒也應該是再無他求了,因為家人全都官位顯赫,兒子也貴為太子,將來就是天子啊!但是,事情並非如此,她的小皇子連名字都還沒取,就夭折了。
萬貞兒痛苦難當,一是因為自己的孩子無緣喪命,更重要的是她已經半老徐娘,想再生也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但是,這一切還是阻擋不了明憲宗對她的迷戀,夜夜寵幸,不過她始終還是沒有生出來。
可不管皇帝再怎麼忠貞不二,就算立個“忠貞”牌坊給他,堂堂大明朝又怎能後繼無人啊!萬貴妃顯然已經生不出孩子,江山還是要有接班人的。於是,眾大臣紛紛上疏皇上“雨露均沾”,以防江山後繼無人。可這些“腐朽”老臣的話,又怎能勸得動明憲宗對於萬貴妃的那份依戀。
但是,後宮佳麗無數,這對於任何一個性欲正常的男人來說都會想著偷腥,何況是擺在眼前專等著你“享用”的呢?也許“忠貞”的明憲宗真是考慮到了子嗣問題,於是他忽然多寵幸了些形形色色的妃子,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懷孕的。這件事對已經生不出孩子的萬貞兒萬貴妃來說,可是不小的打擊。明憲宗多年來的千依百順,她又怎肯和其他的女人一起來分享。於是乎,她讓這些懷孕的女人都一個個地“流產”了。而幸運的是,和前後兩任皇後吳氏與王氏一起被選入宮的柏賢妃躲過了流產事件,順利產下了皇次子朱祐極,皇帝喜得皇子,萬分高興,馬上立了朱祐極為太子,可小太子在快到三歲時就忽然暴斃身亡了。
這下皇帝又愁眉不展了,已經要30歲了,卻膝下無子。這事兒,要是放在今天,可能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在那個時代,而且身為天子,若沒有兒子,這絕對是稀有之事,也是不可以的。
一天,一個太監給朱見深梳頭。這太監名叫張敏,他看到明憲宗最近一直氣色很差,精神不好,就知道明憲宗又在苦惱沒有兒子這件事了。作為奴才總是善於揣測聖意的,尤其是皇帝的貼身奴才。而且有一句話叫“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況且皇帝已經急了。於是,這個太監撲通跪在了地上,告訴明憲宗說,其實他已經有兒子了,而且都已經6歲了。皇子的名字叫朱佑樘,是皇帝偶爾興起“臨幸”過的一個宮女紀氏所生。於是,掩藏了6年的小皇子被立為了新的太子。
這小皇子是怎麼逃過萬貴妃的呢?萬貴妃那“孩子一律死”的令牌怎麼就單對他不好使了呢?也許,這的確可以說是,深宮裏難得的一寸暖人光芒了。他們發揮集體的智慧把大明朝未來的儲君藏得滴水不漏,讓他慢慢長大,直到6歲。也許,是萬貴妃太過殘忍專利,讓身邊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才有了集體保護小皇子的行動吧!當然,說出此事的太監、朱佑樘的生母以及其他參與此事的人,就又全部犧牲了。
萬貞兒萬貴妃當然不會放過事件的主角——朱佑樘,可是朱佑樘日夜由周太後嚴加保護,她也很難得手。而且,其後,明憲宗的其他子女也先後出生了。萬貴妃意識到自己的時代即將逝去,不由鬱鬱寡歡,最終暴疾而死,享年59歲。
明憲宗為其罷朝七日,並且以皇後的禮儀將她下葬在天壽山西南,還給她封了一個上好的諡號——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按照明朝的製度,隻有皇帝和皇後死後才能葬於天壽山陵區,像萬貞兒這樣的妃子隻能葬在西郊的金山,可是她卻被朱見深安葬在了十三陵陵區內。
今天在十三陵西南約兩公裏處的蘇山腳下,有一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的陵園,即是萬貴妃安葬之處。墓碑雕雲鳳紋,中間一“卍”字,既表墓主“萬”姓,且寄吉祥之意。
而明憲宗也因受不了萬貴妃離他而去,相思成疾,哀歎道:“萬侍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就在這年的八月,明憲宗朱見深駕崩了,終年41歲。果真如他所言,在萬貞兒死後不久就尾隨而去。
萬貞兒從宮女一躍成為皇帝的女人,不管怎樣都應該知足。可她卻在自己兒子夭折之後,不斷迫害其他妃子的孩子。顯然,愛屋及烏在她身上並不適用,她並不曾想過這些孩子也是朱見深的孩子吧?但這樣一個外表並不好看,心腸又歹毒的女人,朱見深卻終其一生地對她萬般寵愛。周太後曾問過兒子:“你到底喜歡她什麼地方呢?”朱見深回答得很溫情:“不知道,就是覺得看到她特別安心。”也許,這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吧!
而所謂的這種安心肯定也是朱見深經曆幼時的那段黑暗時期時,萬貞兒不離不棄的守護照顧,讓朱見深覺著溫暖備至,在他幼小的心裏生根發芽了吧。可這種兒時的感情肯定不是男女之愛,隻是經曆了黑暗的人,是怎麼也離不開那個黑暗時期的暖巢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暖巢必須變另一種形式存在才能繼續依靠下去。也許,這也正是他對萬貞兒的情感始終割舍不掉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