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宋代官窯與中國古代陶瓷(9)(1 / 3)

此器既有宣德以來的豪放風格,也有成化時期的矜持姿態,尤其是所書“天”字,酷似成化名器“天”字罐的書法,為天順青花瓷的明顯特征。

成化時期青花瓷燒製數量大,且將進口料與國產“平等青”料共用。“平等青”

又稱“陂唐青”,產地在江西省樂平縣境內,它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蘇泥勃青”,特點是呈色穩定,發色藍中泛青灰或正藍,含鐵量小,故不出現黑斑,呈色沉而不浮,以溫潤淡雅見長。其紋飾,畫意疏朗,繪工精致,用筆纖細而柔渾,明晰透徹,襯以潔白細膩瑩潤的釉麵,使這一時期的青花器成為典雅的藝術品。景德鎮禦器廠遺址先後出土大量成化官窯殘碎瓷器,以青花瓷數量最多。其中,有仿宣德時的鬆竹梅、雙獅戲球、麒麟、海水異獸等紋飾的盤、碗及靈芝紋或飛龍的罐等,器形大小不同。成化時期的小型器皿以盤、碗、杯、碟、高足杯為最,胎薄體輕,造型秀麗,紋飾多采用雙線勾勒填色,極為工細利落。所繪花鳥、並蒂蓮、秋葵、九秋、蓮池鴛鴦、水藻、螭龍、摩羯、雲氣樓閣、高人逸士等,生動飄逸,佛教的十字寶杵、梵文經語書體流暢。其修胎薄如卵殼的三秋花蝶杯,器裏可映見外壁紋飾,實為一代之奇。

成化時青花瓷工藝襲宣德之製,亦有標新,更多的青花紅彩、青花釉裏紅及黃、綠釉青花、青花填綠配以鮮豔的五彩和鬥彩,更是爭奇鬥豔。款識書寫“大明成化年製”

或“天”字,楷書體筆鋒蒼勁有力,獨具風格。

弘治時期禦器廠時而間斷停燒,故弘治官窯青花瓷遺物量少。以盤、碗為多,瓶、尊、罐類少見。從器形、紋飾到色彩,都是繼承成化時的風格。以“平等青”色料為主,一般色澤更趨淺淡,亦有色顯濃深,釉色青亮中閃灰或泛白。紋飾線條尤為纖弱,以雲龍、蓮塘遊龍較多,還有月影梅花、三友、魚藻、海馬、海螺、八怪、獅子牡丹、鶴鹿、高士訪友。詩句書法亦用作裝飾。習見“大明弘治年製”6字楷款。正德時期青花瓷的器形、色調、釉色、紋飾均有與成化、弘治青花瓷相同之處。新采用瑞州“石子青”料燒製,大部分呈色淺淡灰藍,雖不濃重,但穩定勻淨,並有發黑灰色的一類,有的或帶鐵鏽斑。晚期新用雲南產“回青”料,發色類似後來嘉靖時的鮮豔濃重泛深色調。正德後期開始燒造大器,花觚、葫蘆瓶、燭台、爐、罐、繡墩等漸多,文具類器的筆山、盆、洗、奩盒、插屏、花插,亦很新穎。燒造工藝日趨粗糙,胎體逐漸增厚,釉泛青灰。紋飾以穿花龍、翼龍、螭龍、雙勾石榴、嬰戲、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蘭經語作主題的為多。款識楷書“大明正德年製”6字,或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寫款,是本朝的特殊風格。

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青花瓷燒製數量最多,以“回青”料為主,基調以色澤濃豔泛紫為共同特征。嘉靖青花尚濃,以藍中泛紫為主,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緣故。

亦有著意摹製成化青花淺淡潤澤之色,有類正德時灰暗黑藍色澤者。除以色澤取勝外,造型、品種更加多樣,多為文具、餐具盤碗。陳設品的大件器增多,如花盆、大罐、魚缸、口徑80厘米的大盤,還有宗教供器如佛、道教的葫蘆瓶、蒜頭瓶等。器形多為方形或六、八方形。造器粗獷,有的不甚規整。圖案紋飾承自前朝傳統題材,並貫以道教色彩,有八卦、雲鶴、八仙慶壽、老子講道、桃鶴、“壽”字、“福”字和吉語文字“福壽康寧”、“國泰民安”等。款識多書“大明嘉靖年製”或“大明嘉靖年造”6字楷書。隆慶時的青花瓷,色澤鮮豔,製作精細,可居三朝之首。傳世品有瓶、壺、缸、罐、爐、盒、洗、盤、碗。器形除圓形外多為菱形、梅花花瓣形、方勝、長方、六方、多方、銀錠式,且有鏤空工藝裝飾手法。器體厚重,但很精致。紋飾以雲龍、龍鳳、兔紋、仕女、嬰戲為多,人物形象模擬元人筆意,額寬、身長為其特點。款識一改以往的“製”字,幾乎全部書“造”字,如“大明隆慶年造”。萬曆早期青花瓷風格與嘉靖時一致,如不以款識來區分,就難以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