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姬子爭互相看了一眼,朝那大媽走去,大媽一邊剝花生一麵笑嗬嗬地問我們:“旅遊哪?”
我說:“找人。”
大媽說:“找趙高哪?”
姬子爭搶話說:“跟他不熟!”
大媽聽到姬子爭的話就樂了,他讓我們坐在旁邊的白石塊上,將手裏的活計跟我們講起關於趙落村的事情來。
原來,趙落村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傳說是秦朝大奸相趙高呆過的村子,這悠悠眾口一傳,到最後就成了趙落村的村民是太監趙高的後代了。
趙落村的村民那是氣得半死,可是總不能因為一句奚落就把祖祖輩輩住的地方給挪地兒吧?
趙高的臭名一直籠罩著趙落村,趙落村的村民也就一直湊合著過,時間一久了,大家也都習慣了,更何況從秦朝到現在改朝換代都多少次了,趙高本來就是罵名,也沒人願意提他,抗日戰爭的時候幾個村的村民都是一家親,就更沒人在乎誰是趙高了,那時候大家也都不讀書,根本就不知道趙高是誰。
可是偏偏趙落村就出了一個漢奸,那漢奸帶著小日本鬼子差點將十裏八村的村民都屠了,說是附近幾個村子裏麵都窩藏抗日分子。最後眼看著小日本要屠村,幾個解放軍不得不走出來送死。
新中國成立以後,日子逐漸太平起來,鄉鎮大隊開辦學校,大興教育,組織各個村子裏邊的讀書人給孩子們教書,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知識的積累和傳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趙落村也就在兩千年的動蕩不安中,漸漸平靜下來,家家戶戶的小孩都背著花布包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一夥盜墓的人來了。
那夥盜墓賊在趙落村的地下找到了一座規模並不算很大的墓,那時候鄉下人對古墓這種東西很忌諱,埋死人的地方能是什麼好地方?更何況,這裏是趙落村,在這地方挖墓,那不就是刨人家祖墳嗎?
可那夥盜墓賊也不避諱,大白天當著村民的麵都敢開挖,這才剛打完仗,解放戰爭都還沒徹底打完,摸山倒鬥的人個個都是練家子,一個頂五個,就是有村裏的野性青年出言不遜也非得給打一頓。
那夥盜墓賊告訴他們這裏是趙高的墓,挖完就走,也算是除了一個禍害,村民們不懂,不管是趙高還是趙低,總歸他都姓趙,是趙落村的人,於是就有人去鄉鎮舉報,說有人刨趙落村的祖墳。
鄉鎮裏的領導可都是讀書人,一聽說趙落村被挖出來墓了,那就意識到是盜墓,但那時候各個部門職責還都不是很明確,更沒有盜墓這個罪名,他們也就本著一切都是國家的原則,派人要去抓那夥盜墓賊,到了之後才知道盜墓賊聽到動靜早被嚇跑了,最後也不知道趙高的墓有沒有被盜。
旁人不知道趙高是誰,幾個鄉鎮領導知道,一聽說是趙高的墓,怕在這節骨眼上報這禍國殃民的孫子不吉利,也就沒敢上報。
教育的春風普及而來,有一個人知道了趙高是誰,用不了多久大家就都知道趙高是誰了,大家一聽說趙高是秦朝最壞的奸相,而且是個太監,這就熱鬧了,幾年前趙落村出過漢奸的事情就被挖了出來。
大家都說趙落村的祖上是禍國殃民的奸相,是太監,怪不得會出漢奸。
那時候的人對名聲問題還是很看重的,一句“某某村小夥是太監之後,是漢奸之後,那東西天生不行!”傳出去就算長得跟潘安一樣也沒人敢嫁過來了,男人嘛,有那東西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用,更不能沒有!
從此以後,趙落村就成了光棍村。
趙落村的女人嫁出去地位不高,男人則是光棍,任誰聽到了趙高這個詞就氣不打一處來。
這玩意兒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