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懷孕知識(三)(3 / 3)

孕期除容易發生便秘外,還容易引起痔瘡。痔瘡是直腸肛管部的痔靜脈叢發生曲張形成的靜脈團。到了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下半身靜脈(包括下肢、外陰的靜脈和直腸肛管的痔靜脈)血的回流,痔靜脈由於淤血,壓力增加,管壁變薄,被動擴張後就形成了彎曲的靜脈團。孕婦如果便秘,幹硬的糞塊將壓迫腸壁靜脈,加重淤血,由於用力排便至腹壓的增高也使痔靜脈擴張更加嚴重,這就是妊娠晚期孕婦容易發生痔瘡或痔瘡加重的原因。那麼,怎樣預防便秘和痔瘡呢?

首先,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沒有便意也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另外,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和蔬菜,如玉米麵、紅薯、芹菜、油菜等;水果中的香蕉、梨等也能通便;清晨喝一杯涼開水或蜂蜜水也利於排便;適當的活動,如散步、做體操也可增強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便秘嚴重時應就醫,遵醫囑處理,不能自行使用強烈瀉藥,如蓖麻油、番瀉葉等,以免腸蠕動強烈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或早產。

預防痔瘡首先要防治便秘,要注意孕婦的體位,站或坐的時間不能過長,要經常變換姿勢,以減輕痔靜脈淤血。夜間入睡時應采取左側臥位,可避免增大的子宮對靜脈的壓迫。

孕期怎樣防治痔瘡

痔瘡在孕婦中的發生率高達66%。但是如果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效果是很好的,大可不必害怕,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痔瘡的發生與痔瘡靜脈叢受到壓迫後回流不暢及與外來刺激有關。懷孕後,由於子宮日益增大,向後壓迫下腔靜脈,使其所屬的小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而淤積,誘發或加重痔瘡。

痔瘡的早期病狀是糞塊外表有血跡或大便後肛門滴血。嚴重者血可噴射而出。內痔一般有墜脹感,有的在大便時可脫出肛門外,便後自行恢複;不能恢複的可引起嵌頓水腫,發生疼痛。外痔發脹、瘙癢,當發炎或形成血栓性外痔時疼痛劇烈,行走困難,坐立不安。經常反複出血造成貧血時,可有頭昏、氣短、疲乏無力、精神不佳的症狀。孕婦一旦分娩後腹內壓力降低,靜脈回流障礙解除,痔瘡即在3~4個月內自行萎縮。孕婦的痔瘡重在預防,治療上以非手術療法為主。那麼怎樣防治痔瘡呢?

首先,要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出現便秘。孕婦除注意食物中營養成分外,還應多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絲瓜、白菜、菠菜、萵苣、蘿卜等,增加腸蠕動,並注意多喝水。孕婦應避免久坐久站,應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最好養成每天早上定時排便的習慣,有排便感時不要忍著。大便幹結難以排出時可吃些蜂蜜、麻油、香蕉,不可自行用藥,以防引起流產。

其次,促進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幫助靜脈回流。每日用溫水清洗;並可做提肛鍛煉,方法是將肛門括約肌往上提,吸氣,肚臍內收,再放肛門括約肌,呼氣,一切複原。如此反複,每次做30次,早晚各鍛煉1次。最好在起床前,仰臥在床上進行,這樣做效果良好,容易產生便意,利於養成每天早上起床後解大便的良好習慣。

此外,要避免對直腸、肛門的不良刺激,及時治療腸道炎症和其他肛門疾患。不要飲酒,不吃辣椒、胡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

症狀嚴重時應去醫院診治;貧血者應補充蛋白質和鐵劑。

為什麼孕期小便次數增多

孕早期和晚期,孕婦常出現小便次數增多現象,並有尿未排淨的感覺,這是孕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大可不必擔心。

在婦女盆腔內,子宮位於中央,子宮前麵是膀胱,後麵與直腸相鄰。懷孕早期由於胎兒發育,子宮會逐漸增大升高,壓迫子宮前方的膀胱,使膀胱不能充分貯存尿液。這樣,隻要有少量的尿液,就會產生尿意,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到了妊娠中期,子宮進一步增大,超出盆腔進入腹腔,膀胱壓迫解除,恢複原來的貯尿量,小便次數恢複正常。到了懷孕晚期,由於胎兒頭部入盆腔,占據盆腔內的位置,使膀胱再次受壓,貯尿量減少,又會出現小便次數增多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孕婦在小便次數增多的同時,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狀時可能是尿路感染,應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