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紀念碑建築群,結構嚴謹,美觀新穎,氣勢雄偉,威嚴壯觀,反映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的宏偉氣魄。在紀念碑周圍是林木繁茂的獅腦山森林公園。公園內建有供人們遊覽和休息的獅子閣、鍾亭、蘑菇亭,還有修複了的禪岩、蒲台兩座古寺,使具有光榮革命曆史的獅腦山峰更加壯麗、秀美!“百團大戰紀念碑”現已成為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瞻仰的勝地!
2010年8月,是百團大戰勝利70周年。陽泉市作為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安排開展了一係列的紀念活動。其中包括成立了由軍分區牽頭組成的獅腦山戰備工事遺址勘察小組。從6月以來,按照資料搜集、走訪群眾、現地勘察、查巡遺址、戰術分析等方法步驟,對百團大戰獅腦山戰鬥地域的敵我雙方兵力編成、防禦要點、主要防禦方向、陣地構築、火力配備、指揮所位置等主要作戰要素進行了勘察和還原。讓人感到非常興奮的是,由於在獅腦山東南側的896高地一直沒有被後人開發,加之特殊的砂岩地質條件,所以至今仍保存有一段全長約2000米的U形防禦工事。該工事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可以說是在華北地區目前發現最完整、工事要素最齊全的工事。
戰爭年代,在戰鬥中構築這一完整的野戰防禦工事是非常不易的,我八路軍官兵應該是一邊戰鬥一邊修築工事,896高地上應該擺布著我軍兩個連或一個營的兵力。勘察小組在一個多星期的現場勘察中,他們通過對獅腦山主峰到971高地,從西峪掌北麓到簡子溝西側,從896高地到南山村近25平方公裏的勘察,還在獅腦山頂部查明了385旅指揮所、14團炮陣地,並對獅腦山頂部複製工事進行了勘察和定位。
“百團大戰”,粉碎了敵人的“囚籠政策”,遲阻了日本法西斯迅速南進的戰略計劃;打擊了蔣介石國民黨妥協投降的陰謀,贏得了有利於抗戰的新形勢;檢閱了抗日軍民的偉大力量。彭德懷把“百團大戰”譽為“抗日戰爭中繳獲最多的一次”戰役,劉伯承將其視作“空前偉大的大會戰”,聶榮臻稱其為“抗戰史上空前大規模的進攻戰役”,賀龍說:“它在中華民族解放鬥爭的曆史上,將永遠放著燦爛的光輝。”毛澤東電示彭德懷,說“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於“百團大戰”的發動和勝利亦給予充分的肯定、高度估價。所有這一切表明,“百團大戰”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思想文化方麵,都顯示了它的“無上的質價”。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官兵,正是憑著同人民群眾的這種血肉聯係及始終的堅定保持,鑄就了萬眾一心、共禦外侮的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以上事實足以證明:百團大戰的勝利,也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作為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百團大戰”是和陽泉這個名字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曆史,為了告誡人民,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去奪取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