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的兒子張樹材年輕時考了個童生後,就再也不想繼續讀書了,而是選擇娶妻生子,過普通人的生活。
老秀才對此也無可奈何,隻能在書院裏給他找了一份給孩子們啟蒙的工作。
這樣一來,父子兩人每月都能有收入,家裏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張樹材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他的大女兒嫁給了鎮上王家獨子,名叫王昊,王家父子吃苦耐勞,攢下不少錢財,買了一輛馬車,父子二人現在是靠著趕車拉腳為生。
家庭和睦,育有一女一子,在婆家生活也算順遂。
大兒子張金龍本是家中寄予厚望的孩子,老秀才希望他能實現自己未能達成的願望——考取狀元,光耀門楣。
然而,張金龍卻對讀書毫無興趣,一見到書本就頭痛不已。
每當被要求讀書時,他總是想方設法逃避,實在無法推脫時才勉強認得幾個字。
或許是因為心思不在讀書上,張金龍對婦女們的針線活兒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熱愛製作衣裳。
有一天,他逃課後在鎮上閑逛,偶然間看到一家成衣鋪正在招聘學徒,於是瞞著家人偷偷報名參加。
經過數年努力學習,他最終成為了鎮上有名的張裁縫,也成了這家成衣鋪老板獨生女的上門女婿。
而張有材的第三個孩子正是回長安剛才所見的那位女子,她名為張銀鳳。
這女子生得雖不算絕美,但周身卻縈繞著一股書香之氣,舉手投足間流露出柔弱之態,令人一見便心生憐憫之心,忍不住想要將她護於羽翼之下。
或許正因如此,回長安初見此女時,心中便已泛起波瀾。
原來,這位張家二姑娘身下尚有一弟,名為張銀龍,年方十三,由於是家裏的最小的孩子,他被嬌慣得不成樣子。
整日裏上躥下跳,仿佛猢猻轉世一樣,難得安靜下來。
他身上的衣物也因此難得有幹淨整潔的時候,往往穿不了多久就會沾滿塵土汙漬,要麼就是這裏刮破,那裏漏洞的。
這樣一來,他的衣服消耗得很快,往往等到他要出門的時候,卻發現沒有一件能夠穿出去見人的。
這讓他的母親和姐姐們十分頭疼,不得不頻繁地給他做新衣服,以免他因為沒有合適的衣服而無法出門。
今日天氣不錯,張家二姑娘與母親商議後,決定上街購置布料,為弟弟縫製新衣。
誰料,她剛踏出布莊大門,便迎麵撞上了回長安。見他直勾勾的盯著自己,她臉一紅,急忙快走了兩步跑遠了。
回長安得知佳人的來曆後,二話不說,急匆匆地趕回家中。
一進門,便直奔祖母的房間,央求祖母托人前去提親。
老太太聽聞長孫終於開竅知道找女人了,而且女方家還是書香門第,兩家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了。
於是老太太和大兒子大兒媳一商量,第二天就請了鎮上最有名的媒婆前往張家提親了,生怕錯過了這麼優秀的好姑娘。
張老秀才那邊一聽媒人說回長安就是頭兩年那個少年童生,認為他將來必定會有大出息,便起了惜才之心,立刻拍了板,應下了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