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2 / 3)

他怕木柴燃燒後的灰燼引燃大火,用土將其埋在下麵,又鑽進山裏。

第三天傍晚,孫臏又累又餓,他怕龐涓等得不耐煩,背著砍來的木柴來到岔路口。一邊等待師弟,一邊無意識地用樹枝在地上劃來劃去。

忽然,孫臏眼睛一亮,看見昨天埋過的土壤下麵,露出一些漆黑的木頭。拿在手中,覺得比沒燒過的木頭份量輕些。

他用火石將這些木頭點燃,奇跡出現了:這些木頭點燃後隻有火苗,不冒煙。終於找到無煙柴了,孫臏不禁欣喜若狂。他沒有忘記與師弟龐涓的約定,對高山與樹林放聲喊叫他的名字,希望龐涓過來會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可是喊了好長時間,嗓子都快冒煙了,也不見龐涓的身影。

此時夜幕已經降臨,天色漸漸暗下來。孫臏隻好背起那些黑乎乎的無煙柴,獨自往回走去。

龐涓回去後,見師傅臉色陰沉,對他非常不滿,心知不妙,非常後悔早早回來。他想再去尋找大師哥孫臏,但見其他徒弟個個空手而歸,知道他們也沒有找到無煙柴,便打消了尋找孫臏的想法。

鬼穀子與徒弟們吃過晚飯,正要上床休息,突然外麵傳來一陣敲門聲,原來是孫臏回來了。

鬼穀子聽說孫臏回來,臉上掠過一絲微笑。

孫臏來到師傅麵前,忙問:“師傅,龐涓回來了沒有?他和我說好在岔路口見麵,但始終沒見他的影子。”

“哼!他早就回來了!”鬼穀子冷哼一聲說。看著孫臏背回的無煙柴,又笑著說:“孫臏,好樣的,你幹事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我早就預料到,你一定能夠找到無煙柴。”

從此以後,穀鬼子對徒弟們的性情、好惡更加了如指掌。孫臏也贏得大家的羨慕與尊重。燒炭窯工根據他的方法製作木炭,並且將他尊稱為“祖師爺”。

楊柳青學畫

楊柳青的年畫風格獨特,題材廣泛,天下聞名。他拜師學藝的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楊柳青出生於天津,住在城西南的柳口村。父母死得早,僅留下一間破爛的茅屋。他每天挎著竹籃,沿街乞討,勉強填飽肚子。

十二歲那年,楊柳青步履蹣跚,走在清冷的大街上。手中提著竹籃,仍然以乞討的方式度日。此時已是深秋時分,楊柳青衣著單薄,陣陣涼風吹來,渾身簌簌發抖。

走著走著,天空陰暗下來。不大一會兒,狂風大作,雷聲隆隆,下起傾盆大雨。他一步一滑,沿著泥濘的小路向前跑去。跑到一座三官廟前,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坐在廟簷下,一邊歇息,一邊避雨。

大雨一直下到掌燈時分,才漸漸停下來。楊柳青饑寒交迫,正想著如何度過這個難熬的夜晚時,忽然聽到廟中傳來一陣小鳥的鳴叫,叫聲清脆悅耳,婉轉動聽。轉過身來一看,廟門虛掩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輕手輕腳地推門進去。順著鳥叫的聲音,來到一間宮殿前。從門縫往裏一瞧,正麵塑著三尊佛像。一位身穿灰色長袍的道人坐在地上,手持一把大掃帚,在香爐內上下左右,不停舞動。

楊柳青正看得出神,突然聽見道人大喝一聲:“活!”香爐中鑽出幾隻羽毛鮮豔的小鳥,在殿內飛來飛去,叫聲非常好聽。道人又揮揮手,小鳥一隻接一隻飛回香爐。

道人又用手指在香案上比劃了幾下,香案上立即飛出三隻喜鵲,一會兒飛到梁柱上,一會兒飛到佛像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道人袖袍一揮,三隻喜鵲又落回香案,轉眼不見了。

道人轉過身來,楊柳青這才看清他的麵貌,年紀大約六七十歲,雙目炯炯有神,鶴發童顏,隱隱有一股仙人之氣。

接著,道人又在牆壁上畫了兩個道童,口中說道:“下來吧,端些飯菜來!”

牆壁上的兩個道童應聲而下,來到道人跟前,躬身問道:“天色已暗,先點上一盞燈吧。”

道人微微點了點頭,兩個道童點燃油燈,一前一後進入後殿,片刻之間端來幾盤菜肴和一籠饅頭。

廟內立即香氣四溢,楊柳青舔了舔口水,肚子咕嚕咕嚕叫喚起來。

道人坐到飯桌前,吩咐小童說:“先把門關上,然後一起吃飯!”

楊柳青心想不好,急忙轉身朝外跑去。由於一天滴水未沾,此時已餓得眼冒金星,渾身乏力,雙腿一軟,栽倒在地。

道童見了,跑過來將他扶起,抬進殿中。

楊柳青慢慢蘇醒過來,隻見道人坐在跟前,和顏悅色地問:“你叫什麼名字,為什麼來到這裏?”

楊柳青有氣無力地說:“我叫楊柳青,是個孤兒,以乞討為生。今日遇上大雨,在廟中躲避,請老人家恕罪。”

聽他說完,道人沉思一會兒,說:“咱倆緣分不淺,既然看到我畫畫,你就住在廟裏,隨我學畫畫吧!”

楊柳青頓時高興得熱淚盈眶,急忙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說:“多謝師傅收留,徒弟給您行禮了!”

從此,道人悉心指點,楊柳青潛心學藝。花開花落,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楊柳青長成一個十五歲的英俊少年。這一年,天津遇到百年不見的水災,禦河兩岸波濤滾滾,一片汪洋。逃生時,楊柳青與師傅被大水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