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建立奇功的小沙塵(2 / 2)

關於森林的故事

我國東北有茫茫的大興安嶺林海,中原有野人閃現其中的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西南邊陲有瘴氣橫生的亞熱帶叢林。森林既調節了氣候,又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軍事上,森林的作用就更很大了。森林的綠色就是一種保護色調對於軍事行動的偽裝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同學們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畫:戰士們頭戴著用樹枝編做的帽,身上也插著綠色柳條,陣地四周也是用樹枝掩蓋著,整個與林區融為一體,單就軍服本身來說它的演變過程也與森林的綠色有很大的關係。當今世界上的軍服盡管形形色色有幾百種,但大部分是綠色的,尤其作戰服裝,綠色就是主色調。

我國東北有茫茫的大興安嶺林海,內地有野人閃現其中的原始森林神龍架地區,西南邊陲有瘴氣橫生的亞熱帶叢林,森林既調節了氣候,又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軍事上,森林的作用就更大了。森林的綠色就是一種保護色,對於軍事行動的偽裝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

說起軍服與綠色的關聯,還有一段有趣味的故事呢。最初,世界上的軍服都講究美觀,而很少從實用角度出發,大多數軍服都選擇大紅大紫的顏色,19世紀末的某一天,英軍出動數千人想消滅布爾人的武裝。布爾人的裝備很落後,在與英軍對壘的過程中,往往死傷慘重,後來聰明的布爾人發揮他們長期在林區狩獵生活的經驗,在身上插滿樹枝,潛伏在綠色的叢林中。旗開得勝的英軍正為輝煌的戰果而沾沾自喜,當他們再一次大搖大擺地向布爾人營地開進的過程中,遭到了布爾人的伏擊。英軍根本就沒有發現布爾人,仿佛他們是從地下冒出來似的,而身著鮮紅軍隊的英軍卻被布爾人看得一清二楚,成了他們的活靶子,英軍的洋槍洋炮頓時成了擺設。經曆這次挫折的英軍不得不吸取教訓,把他們的軍服也改成綠色。一時間世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綠色軍裝便從此在陸軍中盛行起來。從綠色軍裝演變到現代野戰中形形色色迷彩服、變色服,無不是受綠色環境的啟發而來。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軍事裝備也越來越先進,但是森林的軍事價值並沒因此減小。在國防工業中,製造車、船、槍以及其他裝備,都需要很多高質量的木材。在未來的作戰中,森林對部隊的隱蔽、集結、開進、疏散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麵積廣大的森林,是軍事上的一道天然屏障,特別是在那些森林密度大的地區,可以隱蔽配置軍隊、後勤倉庫、野戰醫院等。有資料表明,如果森林的鬱閉度有5%以上,集結軍隊或配置坦克、火炮等技術兵器,就不易被光學儀器發現。在5%!25%之間鬱閉度的林區,即使在空地隻要隱蔽在樹陰下,或稍加偽裝,也能避開空中偵察。

森林對阻滯敵人的進攻也有奇效。在山丘叢林地帶,部隊行軍要比一般地形慢80%,大的樹木還能擋住機械化部隊的行進,起到“森嚴壁壘”的效果。灌木叢中彈片的殺傷力也會大大減小。即使是使用原子彈或防化武器,樹林也能對衝擊波、光輻射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有些植物還能吸收和過濾掉部分放射性汙染。此外,森林中有豐富的可供食用的動植物,為部隊的野外生存提供了食源。地處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是樹木鬱密成層,濕霧、炎熱、泥濘的地區,不僅能遲滯或阻礙部隊行動,影響能見度和通信,而且林區潮濕易發黴,毒蟲和流行病菌多。

森林是各種植物在一定氣候、地貌和土壤等條件下,通過種子或枝根繁殖,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互相適應而形成的。常見的森林有針葉林、闊葉林和混交林。由熱帶到寒帶依次分布有:

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功能。它能為人類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產品,是發展社會生產和改善人類生活的可更新自然資源,也是影響軍事活動的特殊地區。

全球現在尚存森林28億公頃。中國擁有森林麵積約1億多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