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真的分手,使你傷心痛苦,在拋棄你的人麵前,應該表現出高度的自我克製能力,軟弱隻能體現你的無能,降低你的人格。
(2)理智的思考愛,自有其真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才能稱其為愛。假如一個不能理解你的姑娘,或者一個頂不住外界各種壓力的姑娘放棄了對你的愛,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你們之間不可靠的愛情,是不能成為牢固的婚姻基礎的。愛是不能勉強的,即使她在你的癡情或利誘下與你結合,也隻能釀成不幸的婚姻。
也許有人把失戀之後的一味糾纏當做是追求愛情。其實,沒有愛情的強求和為了愛情的追求是迥然不同的兩回事。前者那種輕率的舉動,狂熱的糾纏,不僅與真正的愛情無緣,而且會遇到對方加倍地輕視。而後者,才是由一個人內心通向另一個人內心的愛情之路。
愛情不可強求,更何況:天涯何處無芳草,人生聚散本無常。此時此刻,一位不愛你的姑娘離去了,彼時彼刻,另一位姑娘會懷著真摯的愛走來。與一個姑娘分手,並不表示你愛情生活的終結。不與前一個“散”,就沒有與下一個“聚”的可能。認清這個道理,你就會聰明地放棄那無望的、得不到回答的愛,重新尋找新的感情寄托。
當然,假如戀人與你分手的原因不是不可克服的,或是你對你們之間的感情抱著堅定的信念,也就是說有較可靠的感情基礎,那麼,你就應該努力消除誤會,使心上人重新投入你的懷抱。“好事多磨”也是戀愛中常見的現象。但這已不是本章所要闡述的了。
(3)堅強的意誌失戀的痛苦是巨大的,常常會在一些人心中造成深深的、甚至畢生都無法愈合的創傷。於是有的人消沉了,有的人頹廢了,有的人瘋狂了,有的人墮落了,但更多的人因此而堅強了。
古今中外,失戀不失誌的例子還少嗎。失戀後的歌德寫出了不朽的著作《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一個人所盡知的例子。我們歌頌真摯專一的愛情,但我們不欣賞那種毫無希望的單相思,更反對盲目的愛情至上主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裏,自由的泛義,應包括理想、工作、學習等各種不懈的追求。
失戀的打擊,也許會斬斷你“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從此抱定獨身主義。但決不應該使你意誌消沉,悲觀失望。況且,奮發的工作、學習本身也是減輕痛苦、醫治創傷的一劑良藥。待到你從失戀的痛苦中完全掙脫出來時,你會為你的自強不息而欣慰。
終身獨居的瑞典科學家愛弗萊·諾貝爾,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禁欲主義者。他一生的愛情生活是不幸的,但他的生命沒有沉淪,他把對姑娘的愛附著到“專心攻讀’自然‘這本厚書”的迷戀上了。他為人類貢獻的三百多項發明創造,不也正是他那崇高、執著的愛情之果嗎!最後,我們將諾貝爾的一首小詩奉獻給大家:
仰望夜空璀璨的廣袤星辰,個人的哀傷其實微小似塵。
驅散難以擺脫的悲傷和惆悵,將生命奉獻於科學事業的山崗。
2.失戀不失情(1)相愛不成情義在你的戀愛夭折了,但它畢竟曾給你留下過美好的記憶。或許,姑娘與你誌趣相投,但性格無法相合,她與你是理智的分手;或許,姑娘對你傾心愛慕,但軟弱的性格使她頂不住外界的壓力而與你灑淚相別……當你的愛情不是因為對方的人品、道德等原因而逝去時,你能否做到:對你愛過的姑娘不怨恨、不仇視,在她遇到了困難時,伸手拉她一把呢?這樣做,的確需要寬厚的胸懷,但做了,不正好證明了你的高尚嗎!
你們過去的交往,說明了你們畢竟是有一些相通之處、共同之點的,這亦可以成為友誼的基點。在來往了一段時間,雙方認為談戀愛不合適,但做朋友卻可以。於是,純潔的友誼替代了無愛的“愛情”.這種現象,社會上並不少見。貝多芬著名的交響曲《月光》,就是獻給一位拒絕了他的愛情的一位女子的。真正的愛是使對方幸福,而不是讓對方痛苦。
當然,由戀人變成朋友,這對雙方,特別是男方的道德修養,要求就高一些。尤其是當姑娘處於一個經常與你見麵、打交道的地位時,如同學、同事、鄰居等,最好暫時采取回避的態度,讓心靈得到平靜後再交往。如果你有了新的戀人,應該把這一切都告訴對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2)何必反目成仇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故事,某一個青年失戀之後,喪失了理智,或行凶報複,傷害過去的戀人;或進行人身攻擊把對方搞臭;或動用武力威脅對方,大有不結親便結怨之勢。這種種行為,都不是真正的愛情。其結果,一害他人,二害自己,實不可取。
假如你失去的戀人是個見異思遷的薄情女,甚至是有意欺騙你的無情女,你也不必心存怨恨,更不可尋機報複。你不值得為這樣的女子付出高昂的代價。你高傲、輕蔑地看著她離去,不僅會得到心靈的安寧,人格的完整,也會因此而贏得人們的敬重。
對待無情女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精神上戰勝她,並用你輝煌的事業來表明她在你心中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