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直麵苦難人生(5)(3 / 3)

過去有的作家曾“十年雌伏”,在成名之前過著久居人下的生活。但是,在此期間他並不是空等,而是一直勤奮寫作,稿件塞滿了行李箱。因此,在機遇到來,一舉成名後,由於手裏有以前積攢下來的稿子,所以不管宣傳界如何尾追索稿,也不會使他感到發愁。而現在的某些作家,雖說得了一些獎,但得獎後就再無下文了,如同燈花焰火一樣,一閃即逝。這是不能算作成功的。

人們議論,在文學領域中,缺乏饑餓精神的時代是產生不了巨匠的。職業體育界也是如此,稍有點名氣便被電台、電視台拉去做廣告,光琢磨著如何攢錢了,這樣當然創不出什麼紀錄來,當然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比賽之中去了。為什麼不再多考慮考慮未來的人生,在專業上更加精益求精呢?

隻要不忘記這種饑餓精神,不管眼下如何境遇不佳,或者已小有成就,都會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功。

8.提高能力多經磨難“艱難困苦是最好的教育”,“少年失策,壯年勞苦,老年悔悟”,“莫要辯解,勿發怨言”.

以上名句均出自英國政治家B·迪斯累裏之口。迪斯累裏是一位猶太裔文學家的兒子,他曾試圖從政,但遭到排斥,因為那時隻有貴族子弟才可能成為政治家。迪斯累裏33歲時終於進入政界,此後曆盡艱辛,終因功勳顯赫被封至伯爵,可見其努力程度非一般人可比。

勉勵身處逆境者的警句此外還有很多很多。英國劇作家弗萊徹說:“不幸是男子漢的試金石。”即使遭遇困難、不幸,也不可滿腹牢騷,這才是男子漢。

英國蒸汽機發明者G·司蒂芬遜也有一句名言,可以說是對人生的訓示:“較之求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不向失敗低頭。”司蒂芬遜從小在煤礦中做工,後來通過自學成為一名發明家,其間經曆了無數次失敗,但他卻對成功堅信不疑,精神上從不消沉、沮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一個人是不經過艱難困苦而成名的。

《後漢書·虞羽傳》中說:“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盤根錯節,是指樹木根幹盤曲,枝節交錯;一把刀器如果不拿來砍一砍這種堅硬的東西,就無從了解其利鈍。這句古語告訴我們:如果碰到困難而不加以解決,人的才幹就無從提高。

麵對困難,為什麼有人能夠克服而有人卻不能呢?當然困難的程度也有不同,但主要是在於鍛煉方法的不同。艱苦的境遇長期持續,不曾受過這般艱苦的人就會半途而廢,舉手投降。

不懂得擺脫困境的方法這固然是事實,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缺乏堅韌不拔的精神。

正如司蒂芬遜所言,不能總是急於求成,年輕時隻要堅持不斷地努力就可以了。在努力過程中,自然就會積蓄起實力,膽量也會變得大起來,甚至可以去碰一碰那些不同尋常的事情。

人,就是這樣得到磨煉的。

有的年輕人過於少年老成,謹小慎微,或是自作聰明,喜歡賣弄。這種人成不了大氣候,他們小事上精明,但由於懼怕失敗所以難成大事。在專業技術方麵也會因過早定型而不再進步。不要做這種人,這種人做公司職員或政府官員還可以,但如果在工廠企業就很難顯露頭角。對於上司來說,這種類型的人用起來是很不順手的。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由於各方麵都是未知數,可以向各種工作發起挑戰。趁著年輕,什麼事情都要輕鬆自在地碰碰看。即使得到的是失敗,也不必太在意,因為這些會成為你寶貴的經驗,幫助你培養起堅韌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