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是諸皇子當中武力值最高的一個,據說當初九皇子不夠聰明,跟其他兄弟一起念書的時候總是被責罰,後來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念書,反而跟了侍衛練武。聖元帝作為名份上的父親,就算沒操那麼多心,也不可能真由著一個皇子跟著侍衛習武,於是專門請了師父教九皇子武功。而九皇子也確實在武功上麵更有天分,偏偏又是個混不吝的性格,人對方是誰,都能提著狼牙棒打上門去,久而久之便也沒有人敢招惹九皇子。
九皇子名聲在外,加上武力值高,到了娶親的時候,許多人都生怕自家女兒被指給九皇子,就是聖元帝,也著實發愁了一回。然而,九皇子不用別人操心,某次出門從土匪手中救了如今的九皇子妃嶽氏,於是順理成章的抱得美人歸。嶽氏人長得美,又是江南名門嶽家的嫡出女兒,當初不知道多少人酸溜溜的說著鮮花插在牛糞上,卻不想嶽氏絲毫不嫌棄九皇子,夫妻恩愛非常。
武氏目光落在嶽氏身上,隻覺得一口氣堵在口中。與旁人不同,她是自小就認識嶽氏的,後來武家遷到京城才斷了聯係,兩人的恩怨可以從幼時說起。如今同是嫁到京城,同是嫁入皇家,明麵上說,是六皇子前途比九皇子遠大,她娘家就在京城可以為她撐腰,可事實上,嶽氏根本不用娘家撐腰,九皇子就如珍似寶的捧著她。
賀知年滿意的看著火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早就聽說六皇子妃武氏跟九皇子妃嶽氏互相看不順眼,看來傳言不假。一麵聽著武氏跟嶽氏唇槍舌戰,賀知年一麵打量了一遍今日到場的人,意外地,竟然見到了兩個熟人,一個洛白,一個溫環。
賀知年注意到溫環,武氏也從跟嶽氏不理智的互懟中回過神來,瞬間調整好微笑淡然的笑容,道:“今日難得天降大雪,雪中賞梅宴飲才更是風雅,我命人將茶果都擺在琉璃閣了,請大家移步。”
賀知年看了眼紛紛揚揚的大雪,沒挑好日子還能這麼清新脫俗的解釋,武氏也著實不容易。賀知年心裏不屑,嘴上倒是沒說,嶽氏倒是毫不客氣嗤笑道:“若是沒有炭爐地暖,你倒是風雅個試試!”
琉璃閣雖名為琉璃閣,但這個時候琉璃生產技術還不發達,琉璃也算是貴重的材料,哪怕六皇子果真有那個財力,也不敢擺出來招人攻訐,所以琉璃閣隻是裝飾了一些琉璃的一座閣樓,四周種滿了梅樹,大雪中頗有些意境,除了炭火不夠旺,有些冷。
賀知年身體好不怕冷,自小生活在南方,且文雅柔弱的嶽氏和溫環便有些受不住了。溫環好容易搞到了參加梅花宴的機會,不敢得罪武氏,平日裏走幾步路都要喘,這個時候也隻得忍著。嶽氏卻不是忍氣吞聲的,不客氣的打了個噴嚏,道:“六皇嫂今日怎麼這般小氣,屋子裏連炭爐都舍不得擺,這是故意叫大家挨凍嗎?”
武氏臉色又難看了幾分,道:“賞梅本就在風骨,燒得暖烘烘的還欣賞什麼?弟妹出身書香門第,我還以為你懂得呢!”
這話叫好幾人臉色不大好看,受不得冷便是沒有風骨、沒有品位,幾人都拉不下臉來,隻端著梅花茶暖手。嶽氏被武氏這麼說也不惱,隻嗬嗬笑著叫丫鬟拿了暖爐來,笑道:“早就知道皇嫂小氣,我早就帶了暖爐來!”
“……”賀知年默默地接過春雨遞過來的暖爐,似乎是謝卓然吩咐準備的,果真是有備無患啊!
武氏的梅花宴,名義上避開了穆王府的賞梅宴,但武氏嘴上說著風雅文采,宴席上自然少不了吟詩作對。嶽氏跟武氏也不知什麼仇,年年專注在詩文上壓倒武氏,今年武氏再提起作詩來,嶽氏卻勾勾唇一笑,道:“我們都身為人婦了,這機會還是留給小丫頭們吧!”
賀知年眼看著武氏帶著些得意的臉色頓時崩了,險些笑出聲來,好幾個躍躍欲試的婦人都有些失望的神色,但對於嫁了人的婦人來說,這種機會有一個不多,沒有也無妨,並不大在意,何況這梅花宴上的詩文比試素來是武氏和嶽氏的秀場,也沒她們什麼事。武氏本人是十分在意的,可她從前是才女,做了皇子妃也愛麵子,說不出跟小姑娘相爭的話來,隻是臉上更不好看了。
賀知年資曆最淺,既然不要她作詩,就坐著看人家作詩,倒是應邀而來的幾個才女,頗為認真的提筆作詩。大約是被嶽氏打了臉的緣故,武氏心情不大好,不僅定了題,還設了不少規矩,賀知年看得出好幾位姑娘都微微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