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一個桃子就把你給收買了啊!咱家樹上又不是沒結桃子,有個你看了又看的最大的桃子看著好像比他還大些吧,譚鳴覺得有些好笑。
接下來,就是無聊的上課時間,這時候的課程都簡單,用心的孩子基本上很容易就能全部都學會了,不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啊大多都走心,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貪玩好奇的天性總是分散著他們不多的注意力。
所以這個時候的老師對於課堂紀律都抓的很嚴,好的是,幾位老師對於譚鳴這個,不搗蛋、不調皮、不愛說話,成績不錯的孩子都還蠻寬容,對於他上課看著窗外發呆,撐著手想心事也都是沒有說啥。
鎮子上的老師,全部都是附近村鎮上的,都算得上是鄰居,孩子是啥情況,走路碰個麵隨便聊兩句就都清楚了,老師也不會特意找哪個孩子的麻煩,最多就是對關係比較親近的那些孩子稍微照顧些。
這個照顧頂多就是,上課看你不專心的時候,喊你回答下問題,或者是點下你的名字,讓你注意看黑板。
至於挨板子,那是一視同仁的,某道題上課講過,然後出到試卷上,然後錯的,不管你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統一挨板子。
山村的老師大多都是些代課教師,自身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但是教教學生也足夠了。他們拿著些微薄的工資也不夠過日子,所以也要經常下地幹農活,所以地裏忙的時節總會多出些農忙假。
農忙假一個是老師要回家幹活,另一個就是孩子也可以在家裏給大人幫幫忙。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像譚鳴家這邊的鎮子也就是個稍微大些人多些的山村,頂多就是多了家學校,多了幾個小賣部,比不得大城市鄉鎮的繁華。這裏很多孩子會走路就跟著大人出去撿柴火,七八歲了就踩著板凳去做飯。
像他家,除了他這個以前沒有味覺的吃貨,現在哪個不是做飯的好手?
農忙假的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會很多,家長也多在地裏幹活,不怎麼顧得上他們這群孩子。
懂事的呢,知道主動幫忙承擔些農活,不懂事的呢,忙完家長交代的任務,就開始到處撒歡鬧騰,所以這樣的假日就成了他們的天堂。
這個時候,在山村裏還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老師經常將家裏的農活帶到教室來,好點的老師就是讓學生自習自己幹,省事的老師呢,就是分派下去,孩子們一起幹。
比如剝花生,一大籃子花生分下去,班上四五十個人,一個人一把,剝完放到講桌上的篩子裏,也就十來分鍾的事情,至於花生殼就扔地上,當天值日的學生掃掉就成。
孩子們也樂意幹這些事,做事的時候呢,他們可以聊聊天,放鬆放鬆,整個教室裏麵就開始鬧哄哄,嗡嗡嗡的,這個時候老師總會顯得寬容一些,也不會去管他們。
再比如春天了,學校裏的空地上要種油菜,每個學生帶五到十株油菜秧子是常例了,然後老師們將學生們帶過來的油菜秧子集中到一起種到已經犁好的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