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伯禽治魯,銘記召公(1 / 2)

伯禽治理魯國

伯禽又叫禽父,是周公旦的長子,也是魯國的首任君主。起初武王將魯封給周公,由於周公在朝廷主政,所以派伯禽代替周公治魯。周公東征獲勝後,成王還將殷民的六個氏族和舊奄國的領土和國民都分封給他,並且賜給他大量的文物典籍、珍寶儀仗。

周初分封了很多諸侯國,但魯國的地位與眾不同。首先,魯國獲得了最豐厚的賞賜,還擁有運用天子禮樂的特權;其次,魯國位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曲阜,其絕大多數領土是平原,土地富饒,水源充足,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畜牧業、蠶桑業。早在遠古時,魯地便成為人們的聚居區,曆史悠久,文化先進。此外,諸侯國排位,魯國也高居榜首。《國語·魯語(上)》:“魯之班長。”“班”指周代諸侯國的排位序列,“班長”就是說魯國高居諸侯國之首。這些都反映了魯國在周王室心中的重要性。

對魯公伯禽,周公寄托了殷殷厚望,期盼魯公能擔當大任,把守住周王室的東大門。周公屢次叮嚀伯禽,要小心翼翼地做事,禮賢下士。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伯禽動身前夕,周公對他諄諄教誨:“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身份地位都比較尊貴。可是我經常洗一次頭提三次頭發,吃一頓飯吐三次嘴裏的飯菜,起來去招待世間的賢才,即便如此,我還常常擔心會漏掉天下的賢才。你到達魯國後,千萬不要因為你是一國之君而目空一切。慢待士人。”周公期望伯禽用人唯賢,廣納賢才,使魯國繁榮富強。

伯禽剛到魯國即位,東方就爆發了武庚與管叔、蔡叔的叛亂,徐戎淮夷、南方的熊盈及紂王的虎將蜚廉也趁機進攻魯國。伯禽率領軍隊抵達費地,親自寫了《費誓》,用來嚴肅軍紀,提高作戰能力。在三軍將士英勇廝殺及齊軍的大力援助下,雙方形成了僵持局麵,當武庚、管蔡之亂被平息後,齊、魯、周三軍會合,曆經兩年鏖戰,終使魯國局麵得以安定。

伯禽擔任魯國之君長達四十六年,堅持用周禮來管理魯國,將血緣宗法禮製定為基本國策,大力倡導國民恪守以血統為基礎、上尊下卑的禮製,極力弱化地方派的力量,使魯國的政治與經濟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魯國疆域也逐漸擴大,北到泰山,南至徐淮,東達黃海,西至陽穀一帶。由此,魯國逐漸成為周王朝借以掌控東方的主要諸侯國,且有著“禮儀之邦”的美譽。

伯禽極力推行周禮、移風易俗,卻受到商奄之民的強烈反對。魯國當地的文化傳統是長期積澱下來的,並非依靠行政律令就可以廢止,因而周禮也未能徹底實施。後任的魯國之君隻好對此政策有所變通,保留了一部分商奄之民的禮俗。伯禽過分地因循守舊,盡管使得魯國政權比較穩固,但是卻限製了魯國的發展。周公去世後,魯國屢屢成為其他諸侯國欺壓的對象。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伯禽被封三年之後,才向周公彙報工作。周公問道:“你為何這麼晚才來彙報工作呢?”伯禽答道:“我革新魯地的習俗,廢止魯地的舊禮,按照禮製,這需要服喪三年方能彙報工作,所以就晚了。”薑太公和伯禽同時被封,領地是齊國,可是太公僅過了五個月便來向周公彙報工作。周公問:“你為何如此快捷呢?”太公答道:“我將群臣之間的繁文縟節一律簡化,堅持入鄉隨俗來管理齊國,因此這麼快就來彙報工作了。”周公因而感慨:“啊!將來的魯國肯定要向齊國俯首稱臣了!治理國家倘若不簡化程序,老百姓就會疏遠當權者;治國之策簡潔易行而又貼近大眾,老百姓便旨定衷心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