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一個統稱,其中包括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中氣和節氣相間地排列。從春分起十二個中氣分別是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屬於十二個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後的節氣是清明,其後的節氣依次是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驚蟄。
我們現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陽和地球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不停地公轉和自轉,通常把地球繞太陽的軌道稱為黃道,而二十四節氣正是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首先,當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時定為“黃經零度”,即春分點。從這裏出發,每前進15度就為一個節氣,從春分往下依次順延,清明、穀雨、立夏等等。待運行一周後就又回到春分點,此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