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故事有曆史原型,但又經過誇大和杜撰,直到成了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楊家將。那麼,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子呢?
從《宋史》中的記載來看,曆史上不存在“狸貓換太子”一事,李宸妃也沒有流落到民間。
李師師其人其事,頻見於宋人筆記,綜觀曆代記述,有關李師師的下落,大致有三種說法。
用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木蘭辭》來形容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關係,再恰當不過:“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果《清明上河圖》所繪並不是清明時節的景象,為何又叫“清明”二字呢?有人認為,這裏“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
自古以來,《滿江紅》一詞一直被認為是嶽飛的作品。但是近幾十年來,人們開始對此不斷設疑,並展開爭論。
嶽飛之死與南宋初年複雜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息息相關,也許他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說到底可能就是人性的悲劇!
從李清照的作品中是不能找到證據證明她是漂亮的,而且恰恰證明她強健俠骨的一麵,這與美女的標準是大相徑庭的。
可憐陸遊唐琬這對富有才華的表兄妹,誌趣相投結為恩愛夫妻,卻因為婚後無子而被陸母棒打鴛鴦,成了曆史上有緣無分愛情的典型。
宋將孟珙在紹定六年期間成功地全殲了數十萬金軍,而蒙古軍在同一年中沒有一場戰役有這樣的輝煌戰績……
成吉思汗征戰終生,創立了橫跨歐亞兩大洲的蒙古大帝國。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是如何做到在 40多年的西征戰爭中屢戰屢勝的呢?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殞落六盤山後,葬身何地一直是個謎。難道真如傳說中的一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寢位於“馬背”之上,到處移動,難覓其蹤?
元世祖忽必烈承繼大統後,繼承並延續了祖先征戰的傳統,四處征伐拓展疆土,幾乎無往而不勝,但是在對日本的兩次渡海作戰中卻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今天被湮沒在沙海裏的城池,是西夏王國當年特別發達的城市,而發白的牛骨、殘存的瓦礫、考古專家發現的 600年前的兒童幹屍都在向人們述說著黑水城的過去。
契丹在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北部半壁江山,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來就集體失蹤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裏?
濟公其實是一個有史可查的人物,最早記錄見於南宋高僧釋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和釋如《讚濟顛》。
敦煌洞窟裏麵曾經堆置的 50000卷震驚中外學術界的經卷、文書,是什麼時候、什麼人存放的?何時將洞門封住,輕鬆地抹上泥皮,繪上了壁畫?
為什麼出家人頭上以前會有戒疤呢?戒疤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關於其起源,在談玄所著《中國和尚受戒·香疤考證》有記載……
日月複明——大明王朝隱秘歲月
朱棣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曆史事實。但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曆史之謎。各類辭書字典,也隻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明成祖在中國曆史上雖然是頗有作為的君主,但由於奪權上台,被正統思想濃厚的封建史學家視為“叛逆”。有關他的生母是誰,也眾說各異,難以斷言。
明成祖是一位極為暴虐的皇帝,他不僅在靖難之役後屠殺了前朝大臣及家屬一萬四千多人,後來,他還暴虐地屠殺了宮女三千多人……
鄭和巨型“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有四層,船上 9桅可掛 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千人。
“土木之變”使明朝“一代國君”淪為“階下之囚”,50萬大軍全軍覆沒。而這場戰爭的慘敗竟然源於一名太監的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