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過後,一切歸於平靜,然而在平靜的表麵下,或許還有潛在的暗火在積蓄著重新燃燒的力量,所以大火過後的暗火災難甚於明火。竇建德覆滅,河北之地納入唐朝政府版圖,然而在歸順的背後,一股暗火正在蠢蠢欲動。這股暗火來自哪裏呢?來自於竇建德的舊部!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從軍營猛地回歸社會,總是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在這段時間裏,很多人會無所適從,和平年代尚且如此,戰亂年代更甚,現在竇建德的舊部也遭遇了這段不適應的時期。這些人跟隨竇建德過慣了呼風喚雨、為所欲為的生活,回歸民間,他們已經不習慣正常人的生活了,相比平淡的生活,他們更喜歡劍走偏鋒、刀口舔血的生活,畢竟那樣的生活更有勁!讓拿慣鋤頭的人拿刀是強人所難,讓拿慣刀的人拿鋤頭同樣也是強人所難,而現在竇建德的舊部就遭遇了這種“強人所難“。怎麼辦?真的要拿著鋤頭種菜?不,這不是自己熟悉的生活!隻有偷和搶,那才是他們熟悉的生活,也是他們的本行。
然而偷和搶與大唐的法律相抵觸,畢竟河北也不是特區,同樣也要遵守大唐律例,如此一來,兩者就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方麵竇建德的舊部為了生活要偷和搶,一方麵唐朝的地方政府官員為了維持治安要嚴打,兩者一碰撞就有意外發生,這個意外就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劣跡斑斑的竇建德舊部高雅賢、王小胡這些人很不幸就在地方政府嚴打範圍中,為了躲避這次嚴打,高雅賢等人不辭辛苦,本著能跑多遠就跑多遠的原則,從洺州逃亡到了貝州,然而跑了廟也跑不了和尚,唐朝皇帝李淵始終惦記著他們。當逃到貝州的高雅賢等人還在慶幸躲過嚴打時,李淵的詔書到了,征召高雅賢、範願、董康買這些人到長安去,這紙詔書讓高雅賢等人更加坐立不安。按照詔書的表麵意思理解,李淵此舉是要重用他們,然而如果從單雄信等人的結局來看,這紙詔書的背後很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陷阱,是一個大大的坑!那麼這紙詔書到底是邀請函還是屠宰令呢?高雅賢等人舉棋不定,冥思苦想。沉默半晌,同為竇建德舊部的範願站了起來,沉痛地說道:“王世充把洛陽獻了出去,手下將軍單雕倍等人都被殺了。
我們若是去了長安,也是被殺。左右都是死,不如再舉大旗為夏王報仇!“一語驚醒夢中人!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李淵的詔令分明就是一道兩頭堵的死亡選擇題,無論你選哪個結果,結果都是死。要想躲開這道死亡選擇題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死磕,同竇建德時代一樣,再舉大旗!新的問題隨之產生,現在群龍無首,該由誰來當這個旗手呢?高雅賢等人你看我,我看你,誰都想當,誰又都不想當,想當是因為旗手尊貴,不想當是因為責任重大,吃大肉的是旗手,挨大揍的同樣也是旗手。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為了公平起見,避免暗箱操作,那就焚香占卜吧,聽聽神的指導意見。一焚香,一占卜,神很快給出了自己的指導意見:劉姓將領當統帥,大吉大利!劉姓?高雅賢等人麵麵相覷,眼前這些人一扒拉,沒有一個姓劉的?莫非這些人沒有一個適合當領袖?那麼又到哪裏找劉姓將領呢?這時有人插了一嘴:“劉雅不是姓劉嗎?“劉雅,竇建德部將之一,此時隱居漳南,杜門不出。對,就是他,找劉雅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