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往日恩怨(1 / 2)

公元五世紀後葉,突厥族開始強盛。公元552年突厥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展至蒙古高原。此時中原政權與突厥族直接接觸的是東魏和西魏,隨後是由東魏和西魏演變而來的北周和北齊。無論是哪一個北方政權對於突厥這個龐然大物都無可奈何,隻能用金錢向突厥人買和平。以至於突厥可汗生活非常奢侈,奢侈之餘還不忘叫囂:“我在南方有兩個孝順兒子,我想要什麼,他們就會送什麼!“突厥族的黃金時代並不長,前後也隻不過三十年。三十年以後,突厥族開始走下坡路。公元582年,突厥人的好日子到頭了,已經強大起來的隋朝可以跟突厥人叫板了,而突厥人恰恰在這個關鍵時刻內訌了。公元582年,突厥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結果被隋軍擊敗。猜忌成性的沙略可汗藉口阿波可汗先行撤退,悍然襲擊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不得已隻能投奔西部達頭可汗,兩人聯合與沙略可汗對立。於是突厥正式分裂為東西兩汗國。東突厥沙略可汗在隋北境,西突厥達頭可汗在隋之西北。分裂後的東西突厥再也沒有往日的強盛,而此時,輪到中原政權隋朝發威了。隋文帝楊堅乘機出兵,專攻東突厥。

東突厥屢戰屢敗,一度淪為隋的附庸國,爾後隋出兵大破西突厥,其餘部奉隋命遷往河套一帶。然而中原政權的好景也不長,由於隋煬帝楊廣太能折騰,三征遼東耗幹了帝國的精力,而東西突厥則在不被人注意的情況下東山再起。公元609年,隋冊封的東突厥“啟民可汗“死,其子“始畢可汗“立,娶隋朝義城公主為妻。隨後勢力不斷壯大,到公元615年,始畢可汗已經有了叛隋的資本,居然把視察邊防的隋煬帝楊廣困於雁門。所幸有義城公主好言相勸,楊廣方才得救,史稱“雁門事變“。“雁門事變“成了東突厥與中原政權的勢力對抗的分水嶺,自此中原政權又處於東突厥的刀鋒之下。無論隋朝末年,還是李淵的唐武德年間,中原政權對於東突厥人隻能卑躬屈膝,這個態勢一直延續到李世民登基。登基之初的李世民也沒有跟東突厥人叫板的資本,他同樣需要退讓,所以有了渭水之盟。盡管唐代的史書上沒有提及公元626年李世民與東突厥人談判的細節,但是渭水之盟的背後,唐朝一定是下了血本。以至於後來李世民大破東突厥,讓頡利可汗連本帶利一共償還了三千匹馬,一萬隻羊。由此可見,渭水之盟的時候,唐朝也一定送給了東突厥大量的牛羊馬匹。

登基不到兩個月,東突厥人就給李世民來了這樣一個下馬威,這讓李世民的內心非常不爽。當初老爹李淵一再對東突厥人退讓讓他很惱火,而輪到自己,他終於明白老爹退讓中有多少無奈。現在的唐朝根本沒有本錢跟東突厥死磕。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朕要讓東突厥人對大唐稱臣。自此,李世民將心中的目標鎖定在東突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親力親為,親自引兵在顯德殿前操練,每天參與操練的有數百人。他親自擔任主考官,士兵表現優異的直接賞賜弓、刀、帛,將領表現優異的則登記在冊,擇機提拔。每次操練之後,李世民還不忘訓話:“我不讓你們去幹那些搬搬抬抬的體力活,就讓你們好好操練射箭。平常無事時,我是你們的教官,有敵入侵時,我就是你們的將軍。相信這樣操練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大唐就可以永保平安!“無疑,皇帝李世民是在營造大唐的尚武之風。在他的帶動下,士兵在唐朝的地位得以提升,而能夠進入皇帝親自指揮的衛隊更是當時青年的夢想。唐朝的軍力在君民心中急速膨脹,在將來的某一瞬間將會集中爆發,而他們的目標之一正是東突厥。渭水盟誓後,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踏上了回家路,這樣的情形對他而言已經很熟悉,這一次隻不過是昔日重現。

心情不錯的阿史那咄苾怎會想到,這將是他最後一次對唐朝耀武揚威,因為從此時開始,他已經走下坡路了,因為他的內部已經出現問題。東突厥的人心向背形勢,如同多米諾骨牌,隻要有人開了頭,骨牌倒下的態勢就無法避免。引發東突厥骨牌倒塌的人其實是個熟人,定楊天子劉武周的老部下苑君璋。劉武周殞命之後,苑君璋繼續盤踞在東突厥的屋簷下,擔任東突厥進攻中原的向導,公元623年東突厥人襲擊馬邑就是他帶的路。原本苑君璋準備跟著東突厥人一條路跑到黑,可是手下人卻不這麼想。他的手下都是漢人,這些漢人向往的是李淵的正統唐朝。因此這些人紛紛拋棄了苑君璋轉而投入了唐朝的懷抱。而遭遇手下拋棄的苑君璋一看自己要成為光杆司令,索性也向李淵表明了投降的願望。在李淵將免死金券送到苑君璋麵前的同時,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使節也到了。他們也是來做苑君璋工作的,他們希望苑君璋繼續留在東突厥的陣營當中。

拿不定主意的苑君璋谘詢自己的親信郭子威,郭子威給苑君璋支出了一招,說道:“如今東突厥強盛,應該向它靠攏,不過在靠攏的同時還要等待天下的變化,不能任由別人擺布!“郭子威的話給苑君璋定了位:先掛靠東突厥,再隨機應變!時間過的很快,一直處於隨機應變狀態的苑君璋時刻都在觀察著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動態,在他看來,東突厥並非鐵板一塊,而是隨時有可能分崩離析,況且阿史那咄苾的領導能力非常糟糕,國勢不會長遠。公元627年五月,看透了阿史那咄苾的苑君璋放棄與東突厥的掛靠關係,轉而向唐朝投降。隨即他被任命為隰州都督、芮國公,而苑君璋的反水也在無意之中推倒了東突厥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事實上,東突厥走下坡路完全是阿史那咄苾自己作的。原本東突厥人性情敦厚,民風淳樸。因為文化水平比較低,政治法律反而簡單明了,即便如此東突厥汗國的運營也比較正常,向心力也非常強。然而自從阿史那咄苾重用漢人趙德言之後,東突厥汗國的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風俗被強令更改,習慣也被強令更改。